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重生之果果
本书标签: 现代  传奇人生  深情虐恋     

去乡下散心

重生之果果

粮油加工坊的生意,年后都会萧条两三个月。果果妈妈想起了明康医院医生的嘱咐:

“这个得考验家人的耐心,家人对她有信心,后面可能会恢复正常,家人如果放弃了,也可能一辈子好不了,有条件的话,带她出去旅旅游,散散心,去她曾经快乐开心的地方。”

于是妈妈商量过爸爸,决定带果果去从小生活的老家玩儿一个星期,也就是外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小镇——龙门镇。

2011年大年初一就立春,立春这天艳阳高照,此后的大半个月,天气都很暖和,基本都是风和日丽。

妈妈选择在2月5号这天带果果乘坐火车回重庆老家,果果听说要带她回到生活了10年的地方玩儿,心情可好了。

“妈妈,我们快点出发吧。”

“好了,我们走吧,家里就交给爸爸了。”

从达州市到家乡龙门镇要坐一个半小时火车,下了火车还要转一次公交,两次大巴车才能到达小镇上,外公以前居住的地方离镇上还有一个小时的步行路程,具体位置是拱桥乡河龙村五组。

虽然重庆是山城,拱桥乡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交通便利,造就了它的“繁华”,街道范围跟龙门镇的街道差不多宽广。

回到家乡已是下午两点,妈妈跟果果一路上乘车也累了,加上母女俩坐大巴都晕车,在拱桥乡全部都是老熟人,街上的住家户都邀请她们坐会儿,聊聊家常。

妈妈带着果果去了一个小餐馆坐下,老板也是老熟人,这会儿已过了饭点,母女俩点了两份重庆小面填饱肚子。

镇上的人也都知道果果外公的房子被拆了,国家给补偿了好多钱,大家纷纷凑过来聊天。

“ 你们家房子都拆了,发达了,听说都去了大城市——成都?”

“是呀,房子拆了。我们在达州生活,没有去成都。”

另一位邻居也热心问道:

“你们这是去哪里呀?”

“我的大伯幺爸还在这里生活,我们去幺爸家玩儿几天……”

果果的大外公一家人比较吝啬,跟幺外公家又只隔一条壕沟的距离,一米分界线,跟乡亲邻里和幺外公家关系都不太好,所以果果和妈妈也只能拜访幺外公家。

母女俩吃完面,坐了半个多小时,妈妈跟大家唠了会儿嗑,果果疲倦了,去拉妈妈的手摇来摇去:

“回去了,去幺外婆家了……”

妈妈被果果拉着走了,街坊邻居还想和妈妈再聊聊天。

自从外公的房子被拆了以后,果果有三个年头没回来过这里了。2005年去达州生活后,也只是每年春节跟着外公回去给外婆上坟,在幺外公家呆一天就离开了。

这次回来,果果特别高兴,蹦蹦跳跳的走在乡间小路上,她记得这里的一切,这是她在这里上小学的必经之路。一些物是人非的地点勾起了她的回忆,跟妈妈说这里以前是什么样子的。

到了离幺外公家还有100多米的地方,果果就大喊起来。

“ 幺外公,幺外婆,你们在家吗?”

不远处的两层楼房里传出声音来:

“ 哎~快回来吧!”

果果和妈妈走到房屋门口,从正屋出来两位60多岁和蔼亲切的老人,正是幺外公幺外婆,热情的招呼。

“快进屋烤火,乡下还是有些冷。”幺外公说。

“幺爸幺妈,给你们拜新年了,新年快乐!”

妈妈边说边拿出准备好的500元红包塞到幺外婆手里。

“哎呀,侄女真好,那我就收下了。”

果果要和幺外婆拥抱一下,感觉像外婆一样亲热,她跟奶奶都没有这样拥抱过。

幺外婆赶紧去打了热水让这母女俩洗脸:

“洗个热水脸休息一会儿,果果好了没?”

“好些了,还是没完全恢复,医生说要带她出来散心。”

果果在一旁听着,她听得懂大人在聊什么,她们在说自己生病的事儿。

“那就好,慢慢来,她看起来挺正常。”

“时好时坏,前段时间跑出来,差点失踪了,还好她记得她爸爸电话号码。”

“这真是急死你们了吧?”

“可不是嘛。”

“我们村里柏桦的侄女也是这个病,听说是谈恋爱,分手后,受不了就得了这个病,好几年了,现在傻了,生活不能自理,爹妈都不认识了,只记得男朋友名字,整天挂在嘴边。”

“怎么那么严重?医生说张果如果得不到更多的关爱,也可能一辈子都好不了。”

“听柏桦说她侄女是因为十七八岁出去打工认识的外地男朋友,带回家见父母,说方言又都听不懂,家里条件也不好,父母不喜欢,不答应她们交往,那个男孩儿一气之下就走了,手机号码也换了,再也没有联系她,就这样受不了刺激,一下子疯了。”

“那她家里人有没有带她去治病?”

“农村人哪有那个条件,忙农活都来不及,加上家里还有弟弟需要取媳妇,谁管她,傻了就傻了。”

“也是啊,现在苦了她父母,将来父母不在了,她的生活就更悲哀。”

“你们家果果有你们这样不离不弃的父母真是好福气呀。”

幺外婆和妈妈在厨房聊天,果果在一旁听着,此时她全听懂了大人的谈话,心里想一定不能像故事中的女孩儿那样,自己要保持好心情,慢慢恢复,妈妈为了她付出了多少艰辛与努力,她心疼妈妈。

老家邻居的房子也离得很近,虽然不像北京四合院,但是也聚集在一起,称为“大院子,小院子,花院子,李家院子,王家院子……”

第二天妈妈又带果果去花院子的大坝子里玩,这里有6户人家,房屋围成了一个空心圆,这个坝子就是空心圆的内部。

大家都问果果认不认识自己,你一言我一语,她们应该是从幺外婆那儿得知果果得了精神分裂症。

果果一一道出了她们的称呼,她们连声说“好,好,好,这孩子没病,认得我们。”果果听了心里有些不舒服,她不喜欢大家这样挂在嘴边讨论她的病情。

这时的果果意识清醒,她记得在场的所有人,这里是她经常来玩儿的地方,有她美好的童年,她表现得就跟正常人是一样的。这里就是让她开心的地方,从小生长的地方,有利于她的病情恢复。

快到中午时分,大家都说:

“在我家吃饭吧!”

“不了,我们去她幺外婆家吃饭,她们在家等着呢!”

妈妈说完拉着果果回了幺外婆家。

“开饭咯,果果今天去花院子玩儿,开心吗?”

果果抢在妈妈前面说话:

“ 很开心,她们都是我认识的天琼大姨,明明舅舅,还有王奶奶,我同学陆方方的外婆,可惜没看到我同学出来玩儿……”

妈妈和幺外婆对视一眼,都看向果果,会心的笑了。

医生的建议是对的,果果在这里真的跟正常人的思维差别不大,脾气也变好了,说话温柔甜美。

妈妈计划回来玩儿一周,一周很快过完了,她们要离开这里了,果果有些失落,内心依依不舍。幺外婆准备了些自家有的特产让妈妈带回去吃,在乡下最常见的是香肠腊肉。这在城里可是稀奇玩意儿,城里不准熏制腊货,加上果果生病,妈妈心思全在她身上,也没置办年货。

幺外婆把她们俩送到拱桥乡上去坐公交到龙门镇,车子已经走远了,果果还透过窗户向幺外婆站的地方招手。

公交到了终点站,龙门镇客运站,这里是个十字路口,有一家小超市,超市旁又是圆通快递点,又是卖鱼的门市,这全部是一家人开的店做生意。而且店老板也是张果爸爸的远房亲戚,年纪比爸爸大几岁,却比爸爸大一个辈分,农村很注重辈分的称呼,果果得把这家女主人叫姑婆,果果的妈妈和外公回老家,进出路过这儿,老板也会很热情的招呼他们坐,吃水果等车。

离这里500米远处的正中街,是果果大姑姑以前的家,姑姑家以前在拱桥乡做猪饲料生意赚钱买下了这一栋5层带铺面的楼房,然后搬到这里继续做饲料生意,大姑父就在龙门镇政府工作。

直到大表哥大学毕业工作,姑姑家钱也攒够了,该退休等着表哥结婚抱孙子了,加上现在养殖户少了,生意也不景气。于是姑姑跟姑父商量2010年卖掉这栋楼,不再做饲料生意,这么大一栋楼在镇上也只卖了29万元,房子卖了,姑姑在梁平县城花40多万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新房,总面积118平米。然后又花35万元为表哥在重庆市海尔路首付了一个小套三居室80平米的电梯房,总价值75万元,表哥自行承担40万的按揭贷款。

“妈妈,快看,这是大姑以前的家!”

姑姑家已经不在这儿了,房子是别人家的了,只是姑父周一到周五从县城开车下来上班,果果搭乘离开家乡的大巴车经过这里,她下意识的把头伸出窗外看这栋楼房。

“你还记得这里呀,宝贝?”

“记得,还有隔壁的糖果超市。”

龙门镇和拱桥乡全是果果满满的回忆,小时候一放假就被接到大姑姑家玩儿,姑姑的邻居家开的是一个糖果超市,门都快被姑姑家这群侄子侄女踏破了。

因为爸爸和大伯在达州定居,2009年房价猛涨期,大姑姑当时在达州最繁华的市中心全款购买了一套二居室88平米。装修好一直闲置着,还是表哥大学放假带女朋友回来时,姑姑过来把房屋卫生打扫了,叫上两个舅舅一大家子去小聚了两次。后来因为想到果果大姑父还有十几年才退休,在这边居住,姑姑和姑父就要两地分居,姑父周末才能过来,2011年初又将这套房卖了,赚了15万元差价。

“等你康复了,我们再回来玩儿吧!”

果果看着妈妈开心的笑了。

回到北城的家后,果果精神面貌好多了,在家没事儿就看看电视,她看到电视柜下面摆放的课本,不愿意去触碰,这勾起了她高一的痛苦,面对繁重的功课想努力学习,可是身体不允许,以至于后面吃不消,生病出现幻觉。

现在爸爸妈妈只要她能吃能睡,开心就好,同龄的孩子都在学习,很长一段时间,果果的日常就是看电视,吃饭睡觉,有时候站在阳台上看楼下幼儿园的小朋友玩耍做游戏。

奶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五个子女每家至少也生了两个孩子。孙子只有张伟一个,孙女,外孙们加起来十多个孩子,奶奶当然是谁优秀喜欢谁,更何况三个儿媳中,奶奶不太喜欢果果的妈妈,因此也不是特别喜欢张伟和张果,所以现在劝果果爸爸放弃果果。

时间一晃到了4月底,天气特别暖和,中午穿短袖,早晚加个开衫儿。爸妈决定这时候带果果去成都治病,相对来说比较方便。

在此之前的两三个月里,爸爸听奶奶的意见考虑了很多,考虑到人生地不熟,好医院没有人际关系,怕果果得不到更好的治疗。奶奶一直是不愿意麻烦人家的,不支持他们去成都。

实际上,奶奶德高望重,人品极佳,与她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们在成都风生水起,其中包括已退休十余载的大舅公,以及爷爷的大侄女儿,也在成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奶奶不愿给任何亲人添麻烦,尽管舅公每年给她两万块钱用于过年,她的子女和孙子们都与舅公从未有交集。只因奶奶学识有限,年轻时仅在基层担任妇科医生一职。她与舅公间的隔阂并非地域差异所致,而是奶奶的思想深处,认为身为贫寒之妹,不应拖累这位兄长,因此在外人面前从不多提及他。

尽管奶奶在外人面前不拿她大哥作威作福,但在儿孙面前却引以为豪。每次新闻联播播报某前任省委书记会见国外某政治官员的时候,奶奶都激动的叫大家围观在电视机前。

“你们快过来看,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大舅公本人。”

果果家虽然实现了小康,但跟有钱有势的大舅公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差距太大了,没有交集也很正常。

果果曾经不懂事,上小学和初中都和同学说起她舅公,可是却引来同学们一阵嘲讽。

“我有一个伟大的舅公,是省委书记。”

“哈哈哈哈哈哈,我舅公是**。”

另一个同学接着讽刺:

“你有个那么有钱又有权的舅公,怎么还在这座小城市。”

刚刚哈哈大笑那个男同学又继续嘲笑道:

“就是,你们家早就应该很有钱,应该生活在成都才对。”

这件事几乎让果果成为班级笑柄。

思前想后,爸爸决定去拜访成都的堂姐,以前联系也不多,但是堂姐每年过年也会给果果奶奶拿钱看望,奶奶是她的幺妈。

爸爸的堂姐学名叫张丽萍,果果称呼她“丽萍姑姑”。

上一章 分裂症被确诊 重生之果果最新章节 下一章 难得的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