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深秋的雨丝带着刺骨的寒意,黏腻地打在窗棂上。沈妤瑾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铜镜里映出的自己,一身月白色旗袍衬得她肌肤胜雪,只是眉宇间笼着一层化不开的愁绪。窗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她连忙起身,只见朴智旻一身戏服尚未换下,墨色长发上还沾着舞台上的金粉,却难掩眼底的疲惫与决绝。
“妤瑾,收拾东西,我们走。”朴智旻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沈妤瑾心中一紧,虽早有预感,此刻听到这话,指尖还是微微颤抖:“去哪里?离开上海,我们能去哪里?”
朴智旻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冰凉的手,目光落在窗外被日军占领的街区,一字一句道:“去四川。那里远离战火,还有我们的同胞。留在这里,日本人逼我凌辱我,让为他们唱戏,我朴智旻的戏,绝不能唱给侵略者听。”
朴智旻:丢下这里的一切,跟我走吧妤瑾!”
沈妤瑾看着他眼中的坚定,她知道朴智旻的性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身为戏子,他将气节看得比性命还重。当年初见,他在堂会上唱《霸王别姬》,一句“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唱得荡气回肠,那一刻,她便知道,这个男人心中藏着家国大义。
收拾行李的动作迅速而无声,沈妤瑾只带了几件衣物和母亲留下的玉镯,朴智旻则将常用的戏服和一把陪伴多年的京胡仔细包裹好。深夜,他们避开日军的岗哨,在接应人的帮助下,悄悄登上了开往重庆的货船。
货船狭小拥挤,空气中弥漫着鱼腥和霉味。沈妤瑾晕船晕得厉害,整日蜷缩在角落,脸色苍白。朴智旻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用仅有的清水为她擦拭额头,轻声哼着舒缓的戏调安抚她。遇到日军盘查时,他将沈妤瑾护在身后,压低声音用流利的上海话应付,眼底的警惕却从未放松。
经过十几天的颠簸,船终于抵达重庆。他们又辗转坐上前往四川的马车,一路翻山越岭,眼前的景色渐渐从繁华都市变成了连绵的青山和错落的农田。汽车在一个偏远的小镇停下,再往前,便只能靠步行。
朴智旻背着行李,牵着沈妤瑾的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沈妤瑾出身大夫邸,自幼娇生惯养,从未吃过这样的苦,脚底磨出了血泡,却咬着牙不肯说。朴智旻看在眼里,心疼不已,每当遇到平坦些的路面,便蹲下身,执意要背她。
“智旻,我自己能走。”沈妤瑾红着眼眶推辞。
“听话,”朴智旻语气温柔却坚定,“我不护着你,谁护着你?”
沈妤瑾趴在他背上,感受着他温热的体温和沉稳的心跳,泪水无声地浸湿了他的衣衫。她忽然觉得,只要能和他在一起,再苦的日子也能熬过去。
他们最终在一个名叫青溪村的小村庄停了下来。村子依山傍水,民风淳朴,村民们见他们夫妻二人逃难而来,虽生活拮据,却还是热情地腾出一间闲置的土坯房给他们住。朴智旻感激不已,时常帮村民们干些农活.
起初,村民们对这个说话带着上海口音、穿着讲究的戏子有些生疏,可渐渐发现,朴智旻不仅没有架子,还会唱好听的戏。农闲时,他会坐在院子里,拉起京胡,唱起《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悠扬的曲调在山谷间回荡,引来不少村民围观。孩子们围着他,睁着好奇的眼睛,听他讲戏里的故事,讲外面的世界。
沈妤瑾坐在一旁,看着丈夫专注的神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从未见过朴智旻这般轻松自在的模样,在上海时,他虽名满天下,却始终活在日军的监视和汉奸的骚扰中,眉宇间总带着一丝压抑。而在这里,他终于可以卸下防备,尽情地唱自己喜欢的戏。
这一年,朴智旻和沈妤瑾结婚了。没有盛大的婚礼,他们在家中院子里对着拜了天地,也对着彼此,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渐渐融入了村子的生活。朴智旻跟着村民们学会了种地、砍柴,皮肤晒得黝黑,双手也磨出了老茧,可眼神却愈发明亮。沈妤瑾则成了村里的沈老师,她教村里的女孩子们识字,给她们讲外面的故事,鼓励她们要有自己的想法。
一年后,沈妤瑾生下了一个儿子,朴智旻给孩子取名叫朴景然,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朴智旻每次从田里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抱起儿子,用满是胡茬的脸蹭蹭他的小脸蛋,逗得孩子咯咯直笑。沈妤瑾则站在一旁,看着父子俩的互动,眼中满是温柔。
随着局势逐渐稳定,青溪村附近的县城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朴智旻心中那个关于戏的梦想,再次蠢蠢欲动。他想在县城开一家京戏馆,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将京剧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听到属于中国人的声音。
沈妤瑾十分支持他的想法:“智旻,你放心去做,家里有我。”
朴智旻感动地握住她的手:“妤瑾,谢谢你。”
接下来的几个月,朴智旻往返于村子和县城之间,找场地、筹资金、招演员,忙得脚不沾地。村民们知道后,纷纷伸出援手,有的帮他搬运木料,有的帮他粉刷墙面,还有的将家里珍藏的旧戏服送给了他。
民国三十一年春,“蜀音阁”京戏馆在县城正式开业。开业当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捧场。朴智旻亲自登台,唱了一出《定军山》,高亢的唱腔、精湛的演技,赢得了满堂喝彩。沈妤瑾抱着儿子坐在台下,看着丈夫在台上光芒四射的模样,眼中泛起了泪光。
戏馆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仅吸引了当地的百姓,还有不少从外地来的戏迷。朴智旻坚持不唱低俗曲目,每一出戏都蕴含着家国情怀,他希望通过戏曲,让人们铭记历史,坚守气节。
闲暇时,朴智旻会教儿子唱几段简单的戏词,沈妤瑾则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夕阳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画面。
偶尔,朴智旻会想起上海,想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但他从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如果没有离开上海,他或许早已在日军的逼迫下失去了尊严,更不会拥有现在这样安稳幸福的生活。
沈妤瑾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轻轻握住他的手:“想上海了?”
朴智旻摇了摇头,目光落在妻子和儿子身上,语气温柔:“不想了,这里就是我的家。”
是啊,有爱人在侧,有孩子绕膝,有热爱的戏曲相伴,还有一群淳朴善良的同胞,这里便是世间最好的归宿。
岁月流转,“蜀音阁”的名声越来越大,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戏馆。朴智旻和沈妤瑾的儿子长大后,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京剧演员。每当他在台上唱起那些经典的曲目时,台下的朴智旻和沈妤瑾总会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
他们的爱情,在战火中萌芽,在苦难中坚守,最终在蜀地的青山绿水间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而那段关于逃离与坚守、热爱与传承的故事,也随着“蜀音阁”的琴声,在岁月中静静流淌,成为了一段永恒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