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赵构?他派人来干嘛?难道想攻打梁山不成?”晁盖疑惑问道。
自上次惨败赵构之手,梁山到现在都没恢复到原来鼎盛时期。
总兵马也就五千人。
梁山兵马提起赵构都有一丝胆寒。
因为赵构的重生,梁山上最厉害的猛将都被赵构收入帐下,如今梁山上的头领没有几个厉害的。
可以说梁山一百零八将,前天罡三十六名几乎都在赵构手下。
现在梁山上有的也只是地煞名单上的人物,而且还不足七十二名。
除了与赵构交战,战死的穆弘、欧鹏、马麟、邓飞、白胜等人,梁山上头领也不过三十六人员武将和几位闲职人员。
晁盖、宋江、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李俊、李逵、杨林、戴宗、张横、张顺、王英、燕顺、郑天寿、吕方、郭盛、孔明、孔亮、穆春、童威、童猛、侯建、项充、李衮、孟康、宋万、杜迁、薛永、李立、李云、焦挺、石勇、陶宗旺、汤隆、裴宣三十六武将。
其他的朱贵、朱富、蒋敬、宋清、萧让、金大坚、王定六等人不过是一些有点特殊手艺,或者打听消息和管账目的人。
宋江从阮小二手里拿过书信。
这书信是宗泽写的,大概内容是:晁盖、宋江两位头领亲启,自康王殿下在祝家庄与梁山交战之后,深感遗憾。原本不知梁山上众头领乃英雄好汉,误会当成一般贼寇了。康王殿下认为,梁山上的好汉不该一辈子占山为贼,应该归顺朝廷博取功名才是理想选择。现如今朝廷招募兵马,准备平定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希望两位头领把握这次机会,为国效力,日后好加官进爵葑荫庇子…………”
宋江看过十分心动,因为早年没有跟朱仝、雷横同时被康王赵构看重而重用,所以怀恨在心。
现在机会来了,难道要放弃吗?不,不能放弃,一旦放弃机会就不会再来。
于是宋江递给晁盖看,然后说道:“哥哥,看了康王赵构此次乃诏安了。”
晁盖看过以后把信甩到一旁,冷笑说道:“朝廷要出兵平定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据闻朝廷有意出兵二十万北伐,想收回燕云十六州。估计是赵构兵马不足,想拿我们当枪使做炮灰。”
“小弟不这么认为,康王赵构战力强盛,你我是见识过的。所以小弟猜测赵构的意图是,担心他前往河北平定田虎时,我们顺势而起。所以给我们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诏安,要么除掉。”宋江皱眉说道。
不得不说,宋江还是有点见识的,赵构的确是这个意思,因为相比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等势力,现在的梁山不过一个小山头。
赵构不允许等他与其他势力焦灼的时候,被梁山钻空子。
“哼!那大不了一战,在梁山水泊老子还没怕过谁。他赵构骑兵厉害,能过水泊攻上山来吗?”晁盖不悦说道。
“哥哥,我梁山数千人,每日消耗粮草极多,如果赵构执意对付我们,完全可以用骑兵断我粮道。不能出山,不超过一个月我们就会弹尽粮绝。”宋江急道。
梁山总人马不过五千,赵构只需派两千骑兵就能击败。只需把守几个交通要的,一粒粮食也运不上山。
晁盖听后,十分苦恼,说道:“这是让我考虑考虑。”
“两位哥哥,那赵构所派使者怎么办?”阮小二问道。
其实阮氏三兄弟都不愿与朝廷的人打交道,但梁山是晁盖与宋江二人做主。
“先让他们等着,不愿等就让他们回去。”晁盖不耐烦的说道。
宋江对阮小二说道:“你先跟使者说,我们需要时间商量。让他给我们三天时间。去吧。”
“遵命!”阮小二领命离开。
阮小二离开后,宋江对晁盖抱拳作揖拜道:“还请哥哥以大局为重,小弟先告退。”
“嗯!我会考虑的。”晁盖说道。
宋江退走之后,立即召集自己的亲信。
王英、燕顺、郑天寿、李俊、张横、张顺、戴宗、李逵、孔明、孔亮、穆春、童威、童猛、侯建、项充、李立、李衮等人商议。
“朝廷派使者前来,有意诏安,我想听听中兄弟的想法。”宋江问道。
“什么鸟诏安,我李逵第一个不答应。”李逵大叫。
穆春说道:“我也不同意,我哥哥穆弘死在赵构之手,我现在只想手刃仇人。”
“对,赵构剿我清风山寨,而我王英差点死在赵构狗贼箭下,此仇不报誓不为人。”王英大声说道。
宋江双眼寒光一闪而逝,但被他隐藏的很好。
宋江看向其他人问道:“你们呢?”
“我们都听宋公明哥哥的,只是真的要投靠朝廷吗?”戴宗问道。
宋江叹气说道:“我梁山势小,又如何与朝廷作对呢?难道你们忘了,之前我等惨败赵构之手。死了那么多兄弟,难道你们还想看到那种场面吗?”
众人沉默,之前惨败历历在目,敌军骑兵有如噩梦缠绕着他们。
晁盖也同意召集自己的亲信商议。
“哥哥,我不同意投靠朝廷,而且还是我们的敌人赵构。”阮小二说道。
刘唐说道:“对,那次我差点死在他们手中,还好我命大,急中生智跳入河中,才免于一死。”
“白胜兄弟就是自在那场战争中,所以我也不同意。”阮小五说道。
晁盖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与敌人决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