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蓝天
“想知道我为什么仰望蓝天?…那我问问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黑暗吗?”
初中的时候,聊着天,同桌突然问了我这么一句话,问完以后他就转过头去看着窗外,不再说话——
而我因此陷入沉思。
他是从何样的角度发问,答案是一个具体存在的事物,还是抽象,甚至虚幻的想象?
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所以我又一次看向了提出问题的他,希望他能说出答案。
大概察觉到我的目光,他转过了头,一手撑着下巴盯着我不说话——
那双眼睛的瞳孔是黑色的。
“明明倒映着人的瞳孔却仍有灰暗的感觉,这算是黑暗吗?”
我看着他发问,他只是笑了笑,抬手拍了拍我的头:
“实际上你能这么理解就挺好了。”
当时的我没能明白他的话,只是很长一段时间后回想起来,才明白过来——
眼睛是折射人心灵的窗口,这是老师常说的一句话。
他的眼睛是灰暗的,是因为内心布满了阴云。
我想起了过去的,他的每天的生活。
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闷声睡觉或是学习,从来不和别人接触,只是在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会投来目光;
成绩优异的他得了奖状以后,只是会看着天空发呆,老师在讲台上夸奖的话也全都无视,但有人因为吵闹被批评的时候却转头看去;
体能差的他,体育课为了不出洋相每次都跑在最后,大气也不喘,只是看着前面跑着的打闹着十分开心的同学们;
家境优越的他,家长会的时候一个人站在校门口,其他人带着家长去了教室,他也站在那里看着,直到家长会开始…
他只是看着,躲在那片黑暗之中——
但每个人都能注意到他。
我想他是因为那些议论的话而不愿意主动接近的吧,大家因为嫉妒或是不满,对他私下评论不是很友善,而且多次发生矛盾,打 架或是别的什么。
那他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起码在我的面前有些不一样了…
因为值日的时候,他最后走,我也在旁边等着?
因为每次他得奖的时候,我悄悄对他竖起大拇指表示佩服?
还是因为每次体育课我都问他别太勉强自己,可以不去跑的…
或者是家长会的时候,他没到,我问都不问老师就跑出去找他?
那只是作为同学,或者说是认识久了的人都会做的吧?
但他注视别人的目光改变了,他开始通过窗户仰望蓝天,也时常看着人群中的我,等我走过去,又很别扭的抬头去看天空。
他没有把自己彻底封闭在黑暗里,那目光是他渴望和别人接触的证明。
我在心里对那个问题有了些想法,只是对他从未提及,直到后来快要毕业,他把答案写在了我的笔记本上:
“身处地面的人所谓的黑暗,是自己内心认定的牢笼。仰望蓝天,则是渴望拥有挣脱出去的力量——
尤其是,身边有了真正可以信任的人以后。”
他迅速把笔记本推回给我,我看着他发笑,答案和我想的还真差不多。
只是我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问那个问题,于是我就问了:
“哎,你以前干嘛问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黑暗吗’,我还以为那是个哲 学问题,没想到就这答案啊”
“因为你能看到不会被欺负的人也会受伤,而且和别人做出的选择不一样”
“…你能不能不这么深奥,我脑壳疼!”
我忍不住吐槽起来,和他成了朋友以后,本来内向的性格改变不少,起码有话我会直接对他说——
然而我突然意识到,那不久以后就要分别。
我闭了嘴,看了他一眼。
他从来不反驳我说的话,那次也是一样,他又抬头看向了窗外。
蓝天中浮动的白云,没有遮挡住太阳的光辉,那天天气不错。
“我觉得我走出来了”
他自言自语着,起身走出教室——
老师招呼大家去拍毕业照。
我一起跟了出去,操场上看风景更广阔——
似乎连天空也变得更加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