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古今民间故事新编
本书标签:

第二章夫妻吟

古今民间故事新编

话说明朝洪武年间,在浦口以南、镇江府的辖区里有一座山,由于山形酷似一只硕大的鸟,所以当地百姓就给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凤凰山。

  凤凰山周围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是名不虚传的鱼米之乡。在凤凰山的两侧,各有一个较大的村庄,东面的张姓居多,故取名张庄;西边的李姓云集,人换李庄。山南有一条土道,是两村百姓的必经之路,路的中间部位有一条小溪,溪上有一木桥,两庄百姓你来我往,都是从木桥上通过。

  张庄的庄头名叫张仁林,家有良田数百亩,还在镇江开办了两处买卖,其富贵之名远近皆知。张员外年愈花甲,娶了三房太太,但膝下只有一子,学名张继正,年方弱冠,已是饱学之士,张员外视若掌上明珠。后来张公子娶了李庄大户人家李大千的次女李兰为妻,李小姐幼习针线,兼学诗书,倒也知书达理,婚后,小夫妻如鱼得水,相敬如宾。

  第二年春季,张继正夫妇到岳父家拜年,因两张相距不远,故省却了车马轿夫,夫妻二人踏着春风,一路上说说笑笑,步行前往,惹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两人来到小溪边,张继正一手扶着爱妻,一手提着果盒,迈上了小桥。忽然,一阵旋风吹来,李小姐立脚不稳,一个趔趋摔入溪中,这边厢急坏了夫婿张继正,大喊救命!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溪岸的人丛中冲出一人,口中高喊:“莫要惊慌,我来也!”话音刚落,人已跳到溪中,双手托起李兰,大步走向岸边,张继正还没愣过神来,娇妻已倒在他的怀中。由于是冬天,溪中水浅,李小姐倒无大碍,只是受了惊吓,浑身像个落汤鸡。张公子扶着妻子坐在路旁,急忙寻找救命之人,只见那人身高六尺,方面大耳,虎背熊腰,身穿一件已湿透的半旧长袍,头裹万字巾,腰系一条绿色丝绒带,张公子连忙上前施礼,高声道:”不知恩人姓啥名谁,何方人士,请受小生一拜!”那汉子连忙还礼,他扶起张公子答道:“我祖上原是李庄人氏,姓李名俊才,字洛施。幼年随父到南洋经商,前年由于渔船遇大风浪,船沉父亡,赔了本钱,我被当地渔民救下,前几天刚刚返回故里,经营祖上的几亩薄田,不想今朝闲逛,巧遇公子夫妻有难,举手之劳,何言致谢!”张公子再三致意,并称改日定当登门重谢,两人分手,各自归家不题。

  再说张庄主听儿子述说了事情经过,感激不尽,吩咐张继正择吉日良辰,备一份厚礼,前往李郎家致谢。张庄主又打发管家派人先去李庄打探救命恩人的住所,择日登门,一切安排妥当,当日无话。正月出四,张公子早早起床,洗漱已毕,草草用过早餐,命人挑了两担财物,前往李庄。

  再说李俊才早已闻信,已在庄东等候,两人相见,又是一番致谢言语,李俊才忙将张继正迎进家门,原来李俊才为了偿还外债,已将祖上遗下的房产及贵重物品悉数卖出,只剩仆人住过的两间破旧草房,全当夫妻二人的栖息之所,草房坐落在村西北角,东、西、南三面临道,只有草房南侧不足丈余的空地,又在空地上临时搭建了个厕所,三面用秫秸围住,只留北侧用草苫一挂,这就是厕所的小门,可惜地方太小,侧门与屋门只有一步之遥,好歹平时只供夫妻二人使用,虽然如厕之声清晰可辨,倒也无碍大局。

  李俊才将张公子让进屋内,张公子举目一望,两间草屋,中间用芦苇席隔开,里间是夫妻二人的卧室。外屋中间,一张旧桌和两只小凳,墙角处搭了一方灶台,平时做饭即在此处,这就是李家的全部家当。寒暄过后,张公子呈上礼单,李俊才又是一番谦让,并唤出坐在里屋的娘子前来相见,张公子重新见礼。还是张员外想得周到,他知道李家生计艰难,已在张继正出门之时,机吩咐管家备好饭菜,中午送到李家,不让李俊才为难。这时管家已将食盒送到,李家娘子甚觉不好意思,再三拒绝,但木已成舟,盛情难却,只得安排桌椅,摆上杯盘。

  两位公子推杯换盏,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酒过三巡,肴登五味,张公子提议两人结拜兄弟,李公子早有此意,无奈家中贫困,不好意思张口,听张继正一说,哪有不允之理,连忙摆上香案,再续年庚。可巧张公子年长一岁为兄,李俊才为弟,重新见礼,再展杯盘。只喝到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可怜你家娘子上下打点,忙得不亦乐乎,下午时分即以内急,可惜厕所简陋,不好意思使用,只得忍了又忍,看看天色已晚,即出门将药罐用衣衫裹到内屋方便。也许声音较大,李公子怕张兄见笑,连忙进行掩饰。自言自语说道:“何处哗哗响,娘子不知丈夫用意,只得答到:“为妻在绣房!”李公子见事情败露,只得又说:“方便应如厕,”娘子恨丈夫没完没了,又答曰:“可惜太荒唐!”李俊才不觉生气,这样反复提醒,娘子仍然我行我素,而且公然顶嘴,是何道理?立即再次提示曰:“仁兄室内坐!”李家娘子朗声回答:“朋友碍何方!”

  这边厢一问一答,张继正闻听大吃一惊,想不到李家娘子如此多才,不禁肃然起敬!

  自此以后,张李两家像亲兄弟一样和美,经常在一起读书研究学问,朝廷大考,双双高中进士,而两位夫人也成为诰命夫人。

上一章 第一章文廟 古今民间故事新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庙会上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