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棺验尸一事已有两个月的时间了,这段日子,后宫众人都没见过赵祯一面,就连郭皇后也只能送些汤水进福宁殿,人也是进不去的。而杨靖,则安静地在阁里绣着她给郭皇后准备的寿礼。
因着太后的去世,这次的乾元节便没有大办,宫里连宴席都没摆。而皇后的诞辰在六月,与太后的薨逝之日只隔了三个月,也不会大办。只是虽然不摆宴席,但礼物还是要准备的。
杨靖给皇后准备的则是中规中矩的牡丹绣品。毕竟这一世可比不得上一世是富察家的嫡女,又是在宫里,杨靖是人脉全无,就连钱财也不多。虽然赵祯对后宫里的女人还挺大方的,时有赏赐,但赏的多是钗环珍宝,这些都有内廷的印记,自然不好拿出去当了。因此,在没有银钱的支持下,杨靖自然不可能置办什么奇珍异宝,于是刺绣反倒成了最好的选择。
书画倒也可以,但杨靖才进宫多久,以她这一世的身份很难接触这些,而且为了遮掩,她之前便在赵祯面前装作不会的样子。如今才学了一年多,凭她再怎么天资过人,也不能一下子就从一窍不通的俗人变成样样精通的雅士。郭皇后也自矜身份,若真要送书画一类的礼物必得是大家之作,若送自己的字画,说不定要被她认为是自己在向她炫耀,毕竟赵祯教导杨靖一事也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多番考虑下,送绣品是最稳妥的办法。
至于绣活,杨靖也是这一世在宫里锻炼出来的。上一世出嫁前是富察氏的嫡女,出嫁后是宝亲王福晋,之后更是顺势成了皇后,平日料理庶务就够忙的,自然没时间去刺绣。而且,对于世家贵女来说,刺绣并不是必备技能。她们所谓的擅女红可不是要她们自己绣出精妙绝伦的绣品,而是要会品评,知道用的什么技法就行。毕竟那些贵女可不缺绣娘,也不缺钱财。
但这一世杨靖可没有那么好的家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日常用度倒也罢了,但读书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但这又是必要的投资,尤其是在杨父去世后,杨靖便要想方设法地补贴家中。不久后她便被选入宫,自进宫后,她便时常向旁人请教针线活,这绣技也慢慢锻炼了出来。如今虽算不上什么大家,但比起旁人可是高出了一截,再加上前世的见识,里头时常添上一两样没见过的图案,或是用些别的技巧,自然在外面卖出了好价钱。如今这中规中矩的牡丹绣屏,可是难不倒她。
彼时已经入夏,但还不算最炎热的时候,即便如此,屋中也已经摆上了冰盆。彼时阳光正好,给专心的绣娘披上一层薄薄的金衣,偶尔有微风拂过,撩起她几缕未扎起的秀发,屋内还飘着淡淡的薄荷草的味道,十分清朗。赵祯进来时,便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普通而又静心,而薄荷草的味道又时时醒神,不至叫人沉溺其中。
终于,杨靖绣累了,放下针线准备活动一番时才发觉凝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退下去了,屋里只余自己与赵祯。不得不说,赵祯这番举动还真吓到杨靖了。论恩宠,杨靖比不上时常侍寝的尚美人,论情分,也比不上自小在宫里长大的苗心禾,所以,赵祯这两个月来第一次踏足后宫来的便是她的延春阁,着实叫杨靖意外。当然,人既然来了,杨靖也不会将他推出去。
平常相处时,赵祯最不在乎那些礼仪,于是杨靖也就没那么拘谨,看到了赵祯也不起身,倒像是平常人家里等着丈夫回来的妻子
杨靖“官家来了。”
太后刚刚仙逝,赵祯既要为丧仪操心,又要接手政务,还要应对八大王引发的流言,难免有些焦头烂额。他之前在福宁殿顺手翻看妃妾们送来的乾元节礼物,看到了杨靖准备的一卷手抄《金刚经》,又想起她的性子,便要来延春阁静静心。
要说性子和婉的娘子宫里也有,像俞娘子和苗娘子,都是温厚之人。但俞氏不通诗书,与她总是相顾无言。至于心禾,虽然是识文断字的,但却过于拘谨,不肯错一处规矩,两人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可以互诉心事。而与杨靖相处时,就没那么多礼数,最为舒坦。渐渐的,延春阁便成了让赵祯放松的地方。
赵祯走近看到了那幅牡丹绣屏
赵祯“看到你之前送来的经书,想着也有段日子没看到你的了,便过来看看。这是绣给皇后的?”
杨靖“娘娘的诞辰临近,臣妾也没什么好拿得出手的,这绣屏算是臣妾的一点心意。”
赵祯“怎么不给我绣件袍子或是旁的什么,反倒送了手抄的《金刚经》?”
杨靖“臣妾本来也想绣个什么送给官家,但有杨美人那样的珠玉在前,臣妾也就不献丑了。至于书画之类的,臣妾也是初学,不敢污了官家的眼睛。幸而官家喜欢禅学,臣妾便虔心抄了一卷经书,官家不会嫌弃吧?”
赵祯“怎么会,佛经能静心,你有心了。只是我有些好奇,平日见你都是一副和顺温婉的性子,怎么面对太后的事,倒是生出无限勇气,极力争取?练得字也是如此,飘逸却凌厉,都说字如其人,如今这样,倒让朕有些看不清了。”
杨靖听着赵祯的语气,便知这个问题是不能随意搪塞过去了。不过,本来她便打算要将她与太后的关系挑明了,只是没想到赵祯会真么快发问。
杨靖“官家说笑了,您慧眼如炬,谁能逃得脱呢。臣妾虽是女子,但自幼便被父亲充作男儿教养,虽然磨砺了几年,但这性子自然不能一下子转过来。而且,臣妾也是有脾气的,并非事事迁就之人。”
赵祯“你倒实诚,难怪得了太后的青眼。只是,朕与太后的关系,宫里的人也是看在眼里,你就不担心自己的前程吗?”
杨靖“臣妾是女子,但也知道一诺千金,何况,官家大度,定不会与一个小女子计较。而且,官家对太后的孝顺是出自真心的。太后对官家有养育之恩,虽然后来官家与太后有些误会,但多年的母子情分是不能作假的。太后虽严厉,但多年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也是真的,臣妾对太后,感激之外更是钦佩。”
赵祯“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现在都恨不得跟太后彻底划清界限,你反倒跟朕说,你钦佩太后?先前替太后说话的范仲淹已经被贬,你就不怕朕也废了你吗?”
杨靖“臣妾只是据实以告,臣妾也不相信,官家对太后毫无半点敬意。”
赵祯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女子,心里顿感复杂。若是男子,这样知恩图报,不随波逐流又懂自己心思,自己一定不会吝啬给他封赏,但偏偏是个女子,还是后宫娘子。他倒没有轻视女子的意思,但后宫里的女人,野心一向不小,但因为格局和眼界,她们也只能看到面前的一亩三分地,可一个太过聪慧的女人,往往会突破这个限制,若是再狠心一点,再看重权势一点,难保不会成为第二个刘娥,甚至是第二个武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