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日,杨靖听说赵祯派人围了刘府,便赶去福宁殿。路上,恰好碰见了一道散步的尚杨两位娘子。
杨靖“臣妾见过尚美人、杨美人。”
杨锦蕊“近日倒是难得见妹妹出来走动,这步履匆匆的是要去哪儿啊?”
杨靖“官家前些日子为太后守灵,臣妾准备了汤饮准备送去福宁殿。”
杨锦蕊“妹妹真是有心了。不知,妹妹可听过什么流言?”
杨靖“不知姐姐说的是?”
尚氏讽刺一笑
尚美人“还能是什么,不就是太后非官家生母一事吗?八大王先前在太后灵前信誓旦旦地说太后非官家生母,还称太后毒害了官家生母。这事闹得这么大,你不会没听说吧?”
杨靖“此事臣妾略有耳闻,但这也只是八大王的一家之言,官家也没下定论,所以,臣妾不敢偏听,不敢妄言。”
尚美人“这官家都罚了晏殊等人,此事还没定论?也是,你毕竟是沾了太后的光才封了郡君,又一向与太后亲近,如今这般谨慎,我也能理解。只是现下,只怕官家正为此事焦头烂额,想来也是不想见你的。至于这汤,毕竟是你的一片心意,不如让我带过去,免得官家见到你又触及心事,到时反而不美。”
说着,尚氏身边的侍女便打算将凝玉手里的汤引夺过去。
杨靖拦住那侍女
杨靖“多谢美人如此为我着想。不过一份汤水,不敢劳烦美人。”
杨锦蕊“算了,尚姐姐,杨妹妹也有好几日未曾见到官家了,咱们不如成全了她的这番心意。”
尚氏与杨氏同进退,且杨锦蕊心思细腻,她便当仁不让地担起了军事一职。尚氏见杨锦蕊这么说,便也不再纠缠。
杨锦蕊劝住了尚氏,临走前又对着杨靖说道
杨锦蕊“妹妹如此关心官家自然是好的,只是我还是要提醒妹妹,太后非官家生母乃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么些年,官家一直都被蒙在鼓里,如今连官家的老师宴大人都被斥责,妹妹若只是关心官家的身体就罢了,若是为刘家人求情,还望妹妹慎重思虑呀。”
凝玉见杨氏这样好言提醒杨靖,心里十分疑惑。这杨氏聪敏好学,在自家主子出现之前颇得官家宠爱,常与官家抚琴弄画,谈天说地。可自主子出现后,官家常来她们阁中,尚美人倒还好,但这杨美人的恩宠被分去不少,她真有这么好心?凝玉心中这样想着,嘴里也问了出来
凝玉“杨美人当真如此好心来提醒娘子?”
杨靖“她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但若我这个借着太后才在宫中有立锥之地的娘子真对刘家不管不顾、独善其身,只怕不久,我忘恩负义的名声也要遍传各处了。”
凝玉“啊?杨美人是故意的?”
凝玉“那我们究竟还要不要替刘家说话?毕竟杨美人说的确实在理。八大王是宗亲,他在太后灵前信誓旦旦地称太后谋害了李宸妃。官家对李宸妃是有感情的,否则去年元旦李宸妃去世后官家也不会那样对太后。这,这要是八大王说的是真的,真是太后害了李宸妃,娘子去为刘家求情,官家肯定会厌弃娘子的。即便,即便太后没有谋害李宸妃,但如今,禁内禁外都是流言,万一官家信了流言……”
凝玉满脸焦急,在她看来此时的杨靖着实有些进退维谷。她也知道,证明八大王所言是否属实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当着众人的面开棺验尸。但那李宸妃不是别人,是官家的生母,早已经下葬了,如今要重新开棺,岂非对李宸妃的冒犯。可若不这么做,便很难遏制流言。
杨靖看着凝玉这幅为自己担忧的神情,心里涌出一股暖流,安慰道
杨靖“太后乃是先帝为官家定下的嫡母,气度非凡,不会做此小人行径。而官家,英明神武,必定有了破除流言的办法。你啊,就放心吧。”
凝玉见杨靖这般自信,也慢慢稳定了心神。很快,她们便赶到了福宁殿,之后也是畅通无阻见到了赵祯。
赵祯早就料到杨靖会为此事赶来,也就不绕弯子,直接问道
赵祯“流言你也听说了吧,你是来替刘家求情的?”
#杨靖“官家英明,自然知道八大王所言不过是无稽之谈。”
赵祯“那你过来是为了什么?”
#杨靖“臣妾是奉太后遗命,特来告诉官家,当日,太后感念李宸妃愿为先帝留守永定陵,特赐其以后礼葬之。”
赵祯“大娘娘不愧是先帝替朕选的嫡母,替朕定的辅政之人,永远是思虑周全!先帝当年金口玉言,把朕归为太后之子。如今,太后厚葬宸妃,助朕追封生母,既免了日后的波折,同样也是为刘家谋一条生路,当真算无遗漏!”
第二日,赵祯领着百官于洪福院等候结果,其中国舅李用和亲自作证,李宸妃身着皇太后服饰,玉色如生。
不久后,赵祯下旨,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号庄懿。李氏陪葬永定陵,灵位奉祀于奉慈庙。后来,又于景灵宫建神御殿,殿称广孝。庆历中,改谥章懿,升祔太庙。而刘娥,于明道二年十月下葬,陪葬宋真宗永定陵,谥号“章献明肃”皇后。皇后的谥号本是两字,从刘娥开始,临朝称制的皇后,谥号为四字。当然,这是后话。
注历史上的时间顺序:宋仁宗先是从赵元俨那儿得知他的生母是李宸妃,且赵元俨称李宸妃死于非命;接着宋仁宗为李宸妃守丧辍朝多日,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号庄懿;最后去洪福院开棺验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