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婉醒来时是第二日的午后,天气很好,她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觉。自从娘去世后,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舒适过:一切都将结束了。
赵祯对杨婉的记忆不深,关于她的印象也只有一点点:小娘娘的侄女,性情冷淡,不善言辞。赵祯对她算不上宠爱,只是当这个陪伴他多年又因为他诞育皇子而寿元将近的人,他还是心存怜惜与愧疚。
被侍女喊来的赵祯看到床榻上的杨婉,虽然脸色还很苍白,但很有精神,嘴角还噙着淡淡的笑意,整个人从内而外散发着坦荡之气,心中对她多了几分佩服:她最后所求,我会尽力满足的。
只是让赵祯意外的是,杨婉提到了一个人的,一个他藏在心底很久快要忘了的人。
杨婉“宫里待过的这么多人里,我最羡慕的就是陈熙春。‘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我还记得当年官家对她那样上心,想要立她为后,最后却愿意放手,放她自由。”
当年,郭氏被废不久后,她姑母便挑了一批美人入宫充作养女,陈熙春就是其中一位,也最得官家喜爱,若非群臣反对,陈熙春便是第二任皇后。当时,很多人都以为,陈熙春虽然做不了皇后,但凭官家的心意,在后宫肯定会有一席之位。不想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官家居然将她送出宫去。
杨婉还记得自己得知这一消息后怔愣了许久,她期盼已久却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愿意居然真的有人做到了,而那个人却是她姑母寄予厚望的人才。
天意啊,就是这样捉摸不透。
那一刻,她真的很想跑到她姑母跟前,好好看看她的神情。
当时,官家还未亲政,刘太后不顾官家意愿执意立郭氏为后。可等官家大婚后,刘太后仍然把持朝政,一路扶持着刘家,杨太后与她的养母同盟也就此断裂。杨太后争不到皇后之位,就把自己的侄女也就是杨婉送进宫中,与郭氏争锋。后来刘太后薨逝,她立的郭皇后也被废,杨太后便再次挑了一批人,倒不是为了皇后之位,只是她侄女在宫中多年不得官家宠爱,不能为家族谋利,她便施恩新人,跟刘太后施恩杨靖是一个道理。
一开始,她的计划顺利进行着。陈熙春很得官家喜爱,可是让她预料不到的是,陈熙春太得官家宠爱了,以至于官家想要立她为后。但陈氏只是一介商贩之女,身份低微,官家的决定引得群臣反感,根本做不了国母。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官家这样喜欢陈熙春,最后却送她出宫,而其他人根本没入官家的眼,她的一番盘算彻底落了空。
杨婉看着面前这个已经褪去稚嫩天真的皇帝,心中有些好奇,当年他那样宠爱陈熙春,是真的喜欢,还是只是把这个背后站着杨家的女人架起来?他最后放陈熙春出宫,是真的怜惜她不愿她困于宫中,还是她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杨婉不知道当年官家是何心思,但她知道姑母送自己进宫时为了什么,后面选了陈熙春是为什么,可是她为什么遂了这个毁了她一生的人的意,就因为她姓杨,就因为她们身上都留着杨家的血吗?!
天底下最多的就是拿“孝”当幌子的人!纲常伦理也不过是统治人的工具,需要时它就是不可逾越的法则,不需要时就是扔在一旁的废物。杨婉早就看透了这一切,所以她行事只依自己心意:她会为了她母亲奉献一切,也能冷眼旁观甚至为杨氏没落踩上一脚。
杨婉没等到赵祯的回答,继续道
杨婉“官家既然愿意放她自由,还请您能成全我的一个心愿。”
杨婉“我知道,我有幸诞下皇嗣,不该再奢求其他。但是,我娘生我养我一场,我不能只顾自己而不回报一二。‘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娘已经不在了,我希望她能够得到安息……”
***
***
赵祯从殿里出来,张茂则迎上去递披风,问道
张茂则“官家可要去看看小皇子?”
张茂则对上赵祯难看的脸色,神情不改,依旧平静,只在心里默默叹息。之前医官已经回禀过了,杨美人没有多久时间了。
世事难料,本以为杨美人生了孩子以后的日子能好过点,没想到反倒要了她的性命。
赵祯“不了,让他好好陪陪他娘。”
当天黄昏时分,杨婉去世。
—福宁殿—
张茂则“官家,丧仪的事都交代给杨贵仪了。只是小皇子……”
赵祯批奏折的手一顿,最终还是成全了杨婉最后的安排
赵祯“把他记在连汐名下。”
赵祯“茂则,你亲自去办一件事……”
赵祯提笔几下,写了一道圣旨
赵祯“拿着这个去。”
张茂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