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元昊自名曩霄,派人来降服纳款。李元昊虽然派人议和,但宋军和党项交战多次,胜少败多,损兵折将几万余。对此,赵祯也明白党项的崛起已成定局,于是不得不捏鼻子答应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每年赐给西夏十万匹绢、三万斤茶。也是因此,即便后宫冯娘子和朱娘子有娠也未能让赵祯一展笑颜。
相较于朝臣为西夏担忧的心情,百姓们则单纯得多,为得来不易的和平欢喜不已。
而对于杨家来说,最大的喜事便是杨竐平安归来。
元昊攻打定川寨的时候,杨竐就在战场。虽然,杨竐因为抗敌有功得了官、封了赏,但杨家人得知了这件事都后怕不已。
杨母“幸好宁哥儿没事,不然我怎么有脸去见你爹和你奶奶。”
杨靖“若是爹还在,知道宁弟忠君报国,只会为他自豪。而且他也不是小孩子了,明事知理,坚定选了从军这条路,奔赴最前线,那么后面的艰难都该自己担当起来。”
对于外面的流言,杨靖也知道。不外乎是杨母这个嫡母不是真心疼爱自己的庶长子,生怕他碍着自己亲生儿子的路,这才将他赶去战场……
杨靖“娘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慈母心肠,只是若为外人流言烦扰,那就不值得了。”
杨母“对宁哥儿,我是问心无愧的,可是也不能不在意外人议论。如今你在皇城之内,又有了皇子,咱们家免不了要被外人说道。你别看朝上那些相公们明面上有多公正,一本正经的,那都是装模作样,实际上跟妇人没什么两样,都爱说三道四。寻常妇人说两句不过是酸言酸语,随风就散,当不得真,可他们的两句那是上能左右君王,下能蛊惑民众。咱们家在他们眼里不过是攀附之流,若不好好经营,将来名声臭了可就悔之晚矣。”
杨母想到自己女儿如今儿女双全,既欣慰,又担忧,嘱咐道
杨母“你身在宫中,更加不能大意。三人成虎,流言也是能杀人的。”
杨母“外面的事你就别操心了。你在宫里,我们就是想帮忙也是有心无力,总不至于还要家里拖你后腿。”
杨靖见母亲这样为自己考虑,难得流露出小女儿姿态,靠在她臂弯里撒娇。
杨母又多叮嘱了几句,便说起小儿子的婚事,原来魏国大长公主的女婿钱晦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杨竣。钱家虽有前科,但家中富贵,又有姻亲助力,钱家人也不张扬跋扈,反而为人小心,所以杨母真心觉得钱家不错,但也不敢就此应承,生怕杨靖有别的安排。
钱晦乃是钱惟演之子,而钱惟演正是刘太后继兄刘美是亲家,他的妹妹嫁与刘美为继室。
刘太后的继兄原本是她的前夫,本姓龚。当年先帝看上了刘娥,但她身份太低,太宗皇帝不允许她进府。后来,太宗驾崩,先帝为名正言顺册封她,给她认了一门亲,从此刘太后便与杨靖外祖家认了同一个祖宗。而刘娥原本的丈夫龚美则让先帝大笔一挥,改了姓,成了刘娥的继兄刘美。
杨靖外祖家里也出过一些人物,不过后世子孙能力平平,杨靖外祖也不过做了一个中等武官。当年先帝本欲为刘妃择一门显贵亲戚,却被刘妃劝阻,最后选中了杨靖外祖家,杨靖外祖家也因作为刘妃外戚受惠不少。而杨靖能入宫得幸于官家,杨父一个小吏能被追封右侍禁,杨家兄弟能入书院读书也都是刘娥的恩泽。在别人眼里,杨靖一家跟刘家是同气连枝的。
钱家结亲的原因,杨靖自然知道。刘太后还在时,刘家、钱家吃到不少红利。如今赵祯掌权,虽不曾薄待这两家,可又如何能与之前同日而语。
钱晦的父亲钱惟演最会投机,在世时专挑风光的勋贵戚里结亲,先是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美做继室,后来分别为自己儿子的迎娶了当时还是官家皇后得郭清悟妹妹和魏国大长公主的女儿。再之后赵祯追封生母,他还想跟李氏族人结亲,只是被众臣弹劾降了官这才作罢。
钱晦不过是想学他父亲,投资杨家,为的是荣华富贵,没多少真心。但刘娥于她、于杨家都有恩,若非必要,杨靖也不会与刘家闹得太僵。而钱家又是刘家的姻亲,是如今刘家家主的舅家,纵使杨靖不愿与之结亲也得找个合适的理由,否则便是同时得罪了钱刘两家。
其实,与钱家结亲也不是没有好处。正如前文所说,钱惟演热衷联姻,总是与勋贵结亲,而钱家也是在姻亲的帮助下才脱颖而出,荫封后人。如果杨靖和赵曙以后能再进一步的话,杨家与钱家这样的勋贵结亲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宋朝国情特殊,对于武将、外戚防范得厉害。杨靖在后宫中的地位越高,这就意味着杨家得到的关注也会越多,这于她两个弟弟的前途绝非好事。可以说,杨靖的高位牺牲的是杨家子弟的仕途。
也是因此,看重名声的清流人家是不会想跟杨家结亲的,而钱家在勋贵中还算有地位,于杨家来说是个不小的助力,与他们结亲还能全了刘娥的恩情,算是一举二得。但杨靖也不想就这样摆布了自己弟弟的婚事。她还是希望她的弟弟们能找到意中人,夫妇同心、携手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