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综影视之宫斗大杂烩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如懿传  甄嬛传     

清平乐之仁宣皇后 86爵位(4)【二更】

综影视之宫斗大杂烩

其实,齐衡还真是一个好人选。这次齐国公将差事办好了,赵祯不仅让齐国公领了有关盐务的差事,还批复了齐国公请立世子的折子,让齐衡不必降等袭爵。也就是说,只要齐衡平安长大,哪怕他本人没什么才华能力,也能继承国公爵位,再加上齐家和平宁郡主的财力,至少可保三代富贵。

而且齐家家庭简单,平宁郡主又是赵祯养女,性子虽然有些要强但也不是严苛之人,公主嫁过去,平宁郡主自然也不会摆什么婆婆款,没有婆媳矛盾,若齐衡本人还出色,那真实一桩好姻缘。

尽管如此,但杨靖还是不希望赵祯脑袋一热这么早就给公主们定下婚约。无论齐衡好不好,齐家好不好,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当事人的意愿。只要有一个不喜欢,厌恶这桩强行绑定的婚姻,那么婚姻带给他们的就只有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这边赵祯差点要定下齐衡为自己女婿,平宁郡主却为官家的厚赏惴惴不安,想要远离皇权。

齐国公从宴席回来,首先便去看了自己的儿子。当初他为了完成官家秘密安排的任务,不得不抛下才刚出生的儿子,抛下刚因生产遭了大罪的妻子出门,如今回京,儿子都过了周岁,对自己一点也不熟悉,现在他一有空便要跟儿子培养感情。

平宁见丈夫乐呵呵的一点危机感都没有,嗔怪道

平宁郡主“你上折子请立元若为世子这么大的事,怎么都不跟我商量一下?”

丈夫对儿子如此疼爱,平宁不是不高兴,但请立世子并不是当事人说了算的,还要官家和主管此事宗正寺考察过后才能批复,若是惹了官家厌恶说不定还会夺爵。更重要的是,江南之行,丈夫得罪了不少人,这般高调请封世子,若是有小人捣鬼,在官家面前说些什么岂不是得不偿失。

平宁郡主“朝中党政激烈,许多事都悬而未定。你帮官家办好了江南的事,官家欣慰赏赐我们,可咱们家也得罪了大半个朝廷。你现在领了盐务的差事,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抓你的错处,文臣本就与我们勋贵不对付,现在又添了圈子里的仇敌,这种时候就应该小心谨慎,低调行事,而不是这样急切为儿子求一个世子之位。”

平宁郡主“幸好官家没被小人蒙蔽,允了元若的世子之位,还格外开恩,让他不必降等袭爵……”

平宁一边为自己儿子日后光明的前程开心,可一边又忍不住为丈夫担忧

平宁郡主“原本我想着,你此次回京,对于官家的封赏应该是能推辞的就推辞掉,国公府最好是闭门谢客,既躲了朝堂争斗又避开那些因盐政一事深恨你的人。可现在……”

齐国公原先对江南之行还很犹豫的,是妻子的极力劝说才让他下定决心,想着为自家再搏一次富贵,但面对现在这种局势,他反而比妻子更加平静,安慰道

齐国公“我当初接下官家的任命便预料到一二。再说,权力倾轧,哪里能轻易躲得过去,倒不是趁着此次功劳早日定下元若的世子之位。”

平宁听着丈夫平静的话语更加愧疚。当初她劝说丈夫帮官家料理江南之事是她知道官家有心改革,到时勋贵的恩荫减少,勋贵子弟享受的优待会缩减很多。虽然她是郡主,是官家养女,丈夫也是国公之尊,可若不好好筹谋,等到了后代子孙上又能享受到多少资源呢?一两代不必愁钱财花费,可人脉资源呢?

她父母早逝,养在宫中,与族人并不亲厚,很多时候还得她这个郡主去关照族人,父族给她提供的资源有限。而齐家,人丁不兴,也就自家这支还算有点出息,可公婆突然去世,丈夫要守孝三年,再起复还不知是何光景,官家此时又要推行新政,若无所作为,岂不是要落于人后?

可真要她去支持范仲淹等人,她也做不到。范仲淹改吏治是要动仕宦阶级的利益,那是站在了整个朝廷的对立面,即便官家支持也是困难重重,且胜负难料,一个弄不好便会成了别人口中的“千古罪人”。正好那时候官家需要人去治理江南盐政,虽然也是得罪人的差事,但危险性不如改吏治高,且官家整治江南也只是去处理贪官污吏,黑商恶帮,只是治标不是除根,不会得罪整个朝廷,更不会背叛阶级。所以平宁便想让丈夫抓住这个机会,若将此事办好,他们家也会跟官家更亲近,到时也能获得更多利益。

可她没料到,不过一年,新政就快坚持不下去了。

平宁郡主“我当初劝你去江南是希望能在官家那里留个好印象,这样等你起复官家也能想到你,给你留个好职务……”

平宁郡主“我是真没料到,新政会引发这么多问题,官家这么快就心生退意,范仲淹、富弼被贬,新政眼看着不成了……保守派不会放过新政官员的,官家那么信任范仲淹也把他外放了,下回是不是就要轮到你了……”

平宁是深深懊悔,自己当初就不该让丈夫去干这得罪人的事。而且对于丈夫请立元若为世子一事,她心里又多了一分愧疚,觉得丈夫这么做是为了安她的心。

她生产时恰逢公婆去世,她虽请了齐家耆老分担事务到底也是劳心劳神,最后早产加难产折腾了一宿,还是宫里派了太医才保了母子平安,可身子受损无法再诞育子嗣。她一向骄傲,加上丈夫又是自己选中的,所以早与丈夫约定了此生无异腹之子,本来夫妻恩爱,双方身体康健想着日后子嗣不会艰难,可出了这事,她也不敢确定丈夫当日的约定还是否作数。毕竟小儿容易夭折,丈夫若真为了保险要纳妾生子,她也阻拦不得。

好在自己当初没有看走眼,丈夫虽不能建立不世功勋,但却是位君子,有良心重信义。从江南回来后,对自己嘘寒问暖,关切更甚从前,对儿子也是真心疼爱,绝口不提纳妾之事还将公婆置办的通房放出府,如今更是请立小儿为世子……种种行径无疑不是在向她表明决心。所以,平宁更加怨恨自己当初的错误决定。

齐国公见妻子泪盈眼眶顿时手足无措起来,只能轻拍着妻子的背,安慰道

齐国公“没事的,没事的。我替官家办好了差事,官家不会轻信小人之言惩罚我的。再说,官家许了元若的世子之位,就算我赋闲在家,元若也会有好前程的……”

平宁捶了丈夫一下,让他胡说

平宁郡主“什么赋闲在家……元若日后要承继爵位,你也要在朝堂上效力。”

平宁郡主“你替官家料理了江南盐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官家若真要贬你,我就去宫里哭去……”

平宁从来都是端庄大方,这种无赖耍泼的话还是第一次说出口。齐国公都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又觉得内心熨帖,将她揽入怀中

齐国公“是是是,我一定在朝中好好效力……娘子也要打起精神来,娘子可是我们家的主心骨……”

平宁也不好意思,抹了眼泪,恢复了以往高傲的姿态

平宁郡主“你好好做着盐务的差事,谁要是敢给你使绊子,我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平宁郡主“还有,元若也要好好教导,可不能像顾家那孩子一样……”

平宁一想到顾廷烨在宫中也能惹出祸事来就越发坚定要好好管教儿子,决不能让他成为顾廷烨这样的人。

齐国公“是是是。”

齐国公“荣华富贵有时尽,咱们勋贵虽说有祖宗遗泽可也不能长久,家族要想代代延续还得看有没有出众的人才,不然三五代之后,爵位恩荫尽消便是家族败落。国朝重文,不如栽培元若科举,到时再有家族帮衬,元若在朝廷上也有一番作为。”

平宁郡主“科举?”

平宁对儿子的未来是有规划的,要让他学诗书礼乐,懂骑射,通数算……她的儿子必须是个才情出众的君子,但她还真没想过让儿子走科举的路子。齐家虽不是顶尖的世家豪门但在勋贵里还算有些地位,再加上自己是官家养女,想要儿子出仕并不困难。而科举,那得看真才实学,佼佼者众多,她虽觉得儿子在自己培养下不会差可也不能保证儿子日后一定能榜上有名,就算考中了若是落到同进士堆里那还不如落榜,再者不是位次靠前入了大人物的眼,可不会有什么好的官职留给那些进士……与其如此不如走勋贵的路子,通过恩荫给儿子谋个好职务,这是平宁之前的想法。

##齐国公:“对,科举。恩荫虽好,但上升有限,若不能被官家记在心里,前程也就那么回事。倒不如元若自己考中进士,有家族铺路,元若不必像其他人一样苦熬资历,干出成绩了也能封王封爵。”

齐国公虽是勋贵出身,但父母极为重视他的教育,且他在武艺上天赋平平,所以便一门心思放在诗书上。他虽喜爱诗书,但在此道上也不是天赋绝伦,未有才名,自然也没有科举,而是凭着荫封得了一个官职。所以,科举便成了他心中的一个遗憾,现在这个遗憾就转移到了他儿子头上。

平宁知道丈夫说得有道理。国朝重文,贵族也都是要降等袭爵的,若没有突出贡献,不过两三代,富贵也就到头了。趁着自家有人脉有资源堆出一个进士,从此改换门庭,诗书传家才能正道。可此法难的是,后世子孙都要争气,代代科举入仕,才能永葆富贵。

儿孙自有儿孙福,她管得了儿子,孙子,难道还能管得了以后所有的后辈吗?

平宁摇摇头,不再想以后的事,只顾着眼下儿子的前途。元若若是能科举入仕自然是好,若是最后不成也有她和丈夫为后盾,总不会叫他没了前程。

平宁郡主“若是这样,我以后尽量少带元若进宫,你在外也少提儿子。”

齐国公“这是为何?”

平宁郡主“既然要让儿子走科举的路子就不能尚主。”

齐国公“娘子之前想让元若尚主?”

平宁郡主“自然不想。”

平宁虽然想要儿子给官家留个好印象为他日后前程打算但也不想官家太看重儿子最后生了招儿子为驸马的打算。公主到底是君,若是个骄横的性子,那便是家宅不宁,最重要的是,娶了公主便是绝了仕途,她是绝不想儿子尚主的。

平宁郡主“宫中现在有三位年龄相当的公主,若是官家突然起了心思想为公主早日定下婚约,咱们儿子很有可能成为驸马备选。”

平宁郡主“本来我想着等元若大些就拘着他在家读书,减少交际。既然确定要走科举的路子,你现在便放出风声,叫大家都知道我们儿子以后是要考进士的。官家尊重文人,又宽厚仁慈,国朝又有不选进士为驸马的惯例,官家听到风声总不好意思挑上元若。”

齐国公点头称是,想起儿子小脸,忍不住感叹

齐国公“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如今我们也为父为母,为这个小人倾尽心血。”

上一章 清平乐之仁宣皇后 85爵位(3) 综影视之宫斗大杂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