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苑发生的事,赵祯也知道了,晚间便与杨靖私语
赵祯“这些勋贵,享受着祖先的恩泽无事生产,也没有回报君王百姓的能力,还惹是生非连自家孩子都教导不好……这样的人,享受着国家供养,我要减少他们的恩荫他们还委屈上了……”
范仲淹、韩琦外放后,推行新政的阻力越来越大,不少措施已经废止。那些勋贵也开始不安分,又开始请求恢复原先的恩荫制度,朝臣们也要求罢免新制的官员考校升迁之法……赵祯对此头疼不已,好在江南那边传回好消息,这才让他稍感安稳。
此次赶赴江南为他暗中办事的顾家和齐家自然受了嘉奖。只是相比齐家有个家风清正的好名声,顾家明显就差多了,此次在宴席上闹出乱子的顾二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才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在汴京闯出了名声,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想起扬州白家,赵祯脸上的厌恶之色更浓
赵祯“朕听闻过他的不少事迹,但没想到他在宫中也敢下此狠手,若不加管教,日后还不知要做出什么错事来。”
宫宴上的事杨靖也听说了,皇后突然离席,随后宣了医官诊治一群挂了彩的孩子,这事根本瞒不了,不过众人顾忌皇家颜面不敢明面直言罢了。
杨靖也不喜欢顾廷烨,但还是为他说了句公道话
杨靖“今日的事,顾家二郎也是事出有因。”
赵祯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本来顾廷烨这一片为母之心戳中了赵祯的心事,但无奈顾廷烨打架时下的狠手震惊到了他,再加上了解到他以往的“辉煌战绩”和白家的恶行,对他只有恶感
赵祯“白氏也算壮士断腕,帮朕整治了江南官场,但手段太过狠辣。顾廷烨虽是姓顾,但不似其父忠厚讷言,反而更肖外祖。”
赵祯并不情愿给顾廷烨赐下爵位,但他要脸,早先承诺过的事怎会轻易毁诺,而且白家老爷子还健在。白老爷帮着赵祯搅浑江南官场就是为了给自己外孙谋一个爵位,为此他破釜沉舟搭进去自己毕生的经营,得罪了一众人士,眼看是不会有什么好结局了,若赵祯不愿履约,这个已经一无所有的人会怎样发疯谁也预料不到。凤姐都能说出“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话来,白老爷这个混黑挣下一大帮产业的人难道不会报复?
所以,赵祯没有撕毁协议,而是在前不久兑现了承诺,给顾家新赐了一个爵位,只是这个爵位没有直接赐给顾廷烨,而是给了顾偃开。
顾偃开之前没带顾廷烨进过宫,一是因为他这个儿子名声不好,顽劣难教,怕他进宫得罪了人;二是因为顾偃开不想众人再议论起当年他娶白氏的事情所以也不怎么带这个儿子出席重要场合。这次顾偃开带他进宫,主要是想让顾廷烨在官家面前留个好印象,之后他好上折给他请封爵位。却没料到,他千叮万嘱,顾廷烨最后还是闹出了事。
赵祯心情不好的原因杨靖虽明白但也没有解决办法,只能安慰道
杨靖“顾廷烨终究只是孩子,好生教导想必是会明白忠孝友悌的道理。”
又用齐家的事转移他的注意
杨靖“办好差事还有齐国公,他也是心疼孩子,才周岁的孩子便上折请立他为世子。”
顾廷烨的事,杨靖也听说过:学骑马在马场上撞了令国公家的孩子,与堂兄弟们玩闹将人吊在树上……说实话,杨靖听过看过的凶残之事不少,但这么小就传出凶名的还真不多。杨靖也不喜顾廷烨,但欺辱弱小的纨绔子弟还真不少,宋朝言官虽然厉害,但也禁不了他们横行霸道,他们中不少人连自己孩子也教不好。大环境如此,杨靖现在也没有办法,而遵纪守法、洁身自好的齐国公一家自然是出淤泥而不染,赢得了所以杨靖和赵祯的好感。
赵祯“当初给平宁挑中齐家也是看他家门风严谨,如今看来果真不错。”
赵祯又絮絮说了一通,感怀先国公夫妻的仁善慈心,最后突发奇想要拉郎
赵祯“平宁生的眉飞目细,妩媚绝美,齐国公也是位美男子,他们的儿子想来也不会差,加上齐家的家世,这小儿倒是堪为驸马。”
齐国公和平宁郡主的儿子齐衡是庆历三年生人,与杨靖的五公主,冯玉儿的七公主和张妼晗的八公主年龄相当。
杨靖思及历史上福康公主与驸马李玮这对包办婚姻的结局,心有戚戚
杨靖“齐家的儿子才一丁点儿大,官家就想着要招他为驸马了?”
赵祯“我也只是一说。不过想想,齐家还真是一个好人家。齐家是勋贵,人口简单,家风清正,长辈慈爱,平宁养在宫中多年性情为人我们都清楚,公主嫁过去总不会受委屈。”
杨靖“齐家家世确实匹配,可若是齐元若日后比不上他的父母,或是入不了公主的眼,官家也舍得公主嫁过去?”
赵祯只想着齐元若家世不错,且与三个女儿年岁相仿,无论哪个女儿瞧上他招为驸马都是好事,自然不会想到齐元若会长歪,但经杨靖一提醒也反应过来,不免又担忧起这个未来女婿的品貌来。
赵祯“罢了,孩子们还小,这种事不急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