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晓时代:分手后我在旅综被迫当海王
本书标签: 现代  关晓彤  all彤   

河南站·洛阳游玩

晓时代:分手后我在旅综被迫当海王

翌日

大巴车驶进洛阳城时,晨光正漫过伊河的水面,把远处龙门石窟的轮廓染成暖金色。

刘耀文扒着车窗,手指点着窗外的古塔,嗓门比平时还亮:

刘耀文“快看!是不是快到龙门石窟了?我昨晚查了,卢舍那大佛超壮观,拍照肯定出片!”

关晓彤刚把靠枕放好,就被他拉着往窗边凑。

宋亚轩坐在她旁边,手里攥着本泛黄的《洛阳风物志》,指尖在“龙门石窟”那页划了划,轻声说:

宋亚轩“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时期建的,据说佛像的面容参照了她的样子。

等下我们从西山石窟走,那边视角最好,还能避开人流。”

他说话时气息很轻,带着点书卷气,关晓彤转头看他,发现他耳尖悄悄泛了红——显然是提前做了功课,特意记了她喜欢的人文典故。

到了龙门石窟,刘耀文果然抢着当摄影师,举着手机跑前跑后:

刘耀文“晓彤姐,你站在那个石阶上,我从下往上拍,能把大佛和你都框进去!”

他蹲在地上调整角度,连鞋底沾了泥都没在意。马嘉祺跟在后面,手里撑着把青色的古风伞,伞面绣着细竹,刚好挡住斜晒的阳光:

马嘉祺“别站太久,石阶滑,我扶着你。”

关晓彤刚站定,丁程鑫就从包里掏出双软底绣花鞋,鞋面上绣着小朵的牡丹:

丁程鑫“刚才在门口看到的,你穿的汉服鞋底硬,走路累,换这个试试。”

他把鞋子递过来时,指尖还带着点刚从包装袋里拿出来的温度,显然是特意挑了她喜欢的浅色。

逛到白马寺时,银杏叶正落得细碎。张真源从衣兜里掏出个平安符,符袋是淡蓝色的,上面绣着“平安”二字:

张真源“刚才在寺里请的,师傅说这个是开过光的,你带在身上,往后都顺顺利利的。”

他说着,还认真帮她把平安符系在腰间的流苏上,动作轻得怕碰坏了。

严浩翔没怎么说话,只是走在最外侧,默默隔开拥挤的游客。

路过卖香的摊位时,他悄悄买了三炷香,递给关晓彤:

严浩翔“拜一拜吧,这里的香火很灵。”

他没说的是,刚才特意问了师傅,求平安符要选什么时辰,又怕她觉得麻烦,才没提前说。

中午吃洛阳水席时,宋亚轩把牡丹燕菜推到关晓彤面前,菜形真像朵盛放的白牡丹,汤汁清亮。

宋亚轩“你先尝这个,”

他轻声说

宋亚轩“我问过服务员,这个不腻,还加了你喜欢的枸杞。”

他说着,又给她盛了碗酸辣肚丝汤,小心地撇去上面的油花——他记得上次在酒吧,她喝桃花酿都要少放冰,知道她胃不能受凉。

关晓彤咬了口牡丹燕菜,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像被温水浸过。

她看着桌上围着她转的几个人,刘耀文还在举着手机拍菜,丁程鑫在帮她剥鹌鹑蛋,张真源在讲白马寺的传说,马嘉祺在帮她挡掉递过来的白酒,严浩翔在默默添茶水,宋亚轩则盯着她的碗,怕她吃太急噎着。

傍晚往大唐不夜城走时,天色渐渐暗下来,路边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红的、黄的、粉的,把整条街映得像盛唐的画卷。唐装打扮的演员提着宫灯走过,丝竹声从路边的茶坊里飘出来,连风里都带着点古韵。

宋亚轩站在灯笼下,从背包里拿出个小盒子,递给关晓彤。

盒子是紫檀木的,打开后里面躺着块玉佩,上面刻着个“彤”字,是古朴的篆体。

宋亚轩“昨天在郑州的老街上看到的”

他声音比平时低了些,耳尖红得更明显,

宋亚轩“师傅说这个玉养人,我就……”

关晓彤拿起玉佩,触手温凉,篆字的纹路很细腻,显然是精心打磨过的。

她抬头看向宋亚轩,他正盯着自己的鞋尖,手指紧张地攥着盒子边缘。

关晓彤“谢谢你,亚轩,我很喜欢。”

她把玉佩系在手腕上,淡青色的流苏垂下来,刚好和平安符的蓝色相衬。

马嘉祺站在旁边,看着她手腕上的玉佩,眼底掠过一丝温柔,又很快掩去,只是笑着说:

马嘉祺“前面有古琴表演,听说还是非遗传承人,我们去听听?”

刘耀文已经拉着丁程鑫往琴馆跑,张真源跟在后面喊

张真源“等等我”

严浩翔手里拿着刚做好的糖葫芦,递到关晓彤面前:

严浩翔“快吃,化了就不好吃了。”

宋亚轩看着关晓彤咬着糖葫芦笑的样子,心里的紧张慢慢散了,也跟着笑起来。

不夜城的灯笼还在亮着,丝竹声越来越近,晚风卷着桂花的香气,把一行人的笑声轻轻裹了进去。

上一章 河南站·少林寺 晓时代:分手后我在旅综被迫当海王最新章节 下一章 河南站·万岁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