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的黄昏,日薄西山,晦暗中透一点阴沉的天幕也在缓缓下移。
皇帝与江观云在冷风呼啸中穿过一道道宫门,最终来到诏狱厚重的铁门前。
皇帝与皇贵妃走来迎人,这是大礼了。
嘶哑的铁链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昏暗的光线透过狭小的镂空窗棂斜斜地洒在潮湿的地面上。
脚步声由远及近,太监们提着灯笼,小心翼翼地照亮前方的路。
皇上的明黄色龙袍在阴影中格外醒目。
而皇贵妃身着华服紧随其后,绣着金丝的裙摆在积满灰尘的地面上轻轻拂过,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如此龙袍凤服竟然蒙上了诏狱的尘土,似明珠暗投。
几位须发皆白的前朝老臣已经在阴暗的牢房中蜷缩了好一段时日了,他们是前朝太子旧部,而当今皇帝是即位的贤王而不是太子。
本来他们是机关算尽的,哪里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殿下归朝不久就暴毙了,老皇帝受此打击也没能撑过多少时日。
听到不一样的动静,几位老臣浑浊的眼睛都缓缓睁开了。
入狱许久,他们已不知外面风声如何,向来是新帝登基之初为防朝政不稳留了他们一命,而今是真的要他们的命了。
可看到那明黄色的身影,几位老臣都是人精,立刻就想到了事情是否有所转机。
不然皇帝怎么会亲临诏狱?
但在生死面前他们又是谨慎的,谨慎到即使内心狂喜面上也没有显露出丝毫。
皇帝轻轻抬手示意,侍卫们立即打开了牢门。
吱呀一声,生锈的门轴发出刺耳的声响,在这寂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诸位大人受苦了,"皇上温和的声音在冰冷的诏狱中响起,“朕今日特来请诸位出山,共商国是。”
老臣们面面相觑,几乎是在瞬间就确定了什么,这时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愕与激动。
皇贵妃微笑着上前一步,亲手为最年长的那位老臣解开枷锁,金属碰撞间发出清脆的咔嗒声。
皇贵妃说:“皇上日理万机,还请诸位不要见怪才好。”
……
不想贤王继承大统,奸臣依旧当道。
民间的怨气如同暗涌的潮水,百姓们虽不敢直接冒犯君父,却将矛头指向了那位与君同去诏狱的皇贵妃。
客栈里,有人压低声音嘟囔着“妖妃”二字,眼神飘向宫墙方向。
说书人敲着醒木,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这位贵妃娘娘如何魅惑君王,弄得朝政乌烟瘴气。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些闲言碎语不过是指桑骂槐罢了。
真正的怨怼,又怎会是一个深宫妇道人家能承担的呢?
在战时,这些消息就传得更快。
容樾很快就听说素有贤王美誉的当今皇上竟然带着皇贵妃一起去将那些在即位之初就下狱的奸臣接了出来再次拜授官职。
不知为何,容樾总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这一幕。
又或许不是完全相同的一幕,而是义旨和手腕神似。
这时,他的夫人沈云端起茶壶为他的茶杯续了茶水:“快了,黑暗发展到极致就是光明的开始,我记忆中有个女子说几十年内就会划出一道天下一统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