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内烛火摇曳,十二岁的世子身着素白孝服,瘦小的身躯挺得笔直。
他望着灵堂中央那具漆黑的棺木,父亲就躺在其中,再也不会醒来。
室外寒风呼啸,纸钱也如雪片般飞舞着。
王府的一众门生故吏皆跪伏在地,哭声震天。
可年仅十二岁的世子却一滴泪都没有流,他紧抿着嘴唇,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在心里默默想着:父亲走了,从今日起,我便是这家的主人了。
他稚嫩的脸庞上浮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坚毅。
仆人们偷偷抬眼打量这位年幼的主子,只见他的背脊像青松一般挺拔,仿佛要撑起这片摇摇欲坠的天空。
场面功夫做得差不多了之后,世子去了母亲的院子里,询问她:“母亲,外祖家的那位女使呢?”
世子的外祖父是盛京中兵马指挥使,官居正三品。
“到底是女眷,念在她这几日来舟车劳顿辛苦了,为娘先让她回客房歇息了,你要见她的话,这便差人去叫她过来吧。”王妃不急不缓地说着。
王府内,香烟袅袅,光线透过雕花窗棂投射进来,斑驳陆离。
十二岁的王府世子正襟危坐在太师椅上,目光微沉。
随着下人一声洪亮的通报,殿门缓缓打开,一道挺拔的身影缓步而入。
她身着玄色长袍,腰间束着玉带,每一步都稳健有力,靴底与金砖地面相触发出清脆声响。
抬眸间,一双眼眸深邃如渊,不卑不亢地迎上座上新主的视线。
那是一种令人难以忽视的存在感,仿佛整个大殿的气场都因她的到来而改变。
仆人们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大气也不敢出。
这位女使,便是外祖家派来帮小世子镇场面的。
女使不怒自威,却偏偏又谦虚地低下了头,顺承地拜下身去。
女使说:“见过王妃、世子,王妃千岁,世子吉祥如意。”
这道声音没有半分软糯甜美,反而是洪亮中带点气势的。
她虽未施粉黛,却干净整齐,显出几分清丽脱俗。
她将青丝盘成端正的髻,用一支简朴的白玉簪轻轻挽住,更显气质温润如玉。
她低眉顺目,神态安详,眼眸深邃,如同湖水般澄澈无痕。
她双手交叠于膝间,身姿挺拔,仿佛一株幽兰卓然绽放,其端庄娴雅的气质,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父亲怎么会派一个女子来?女使,我们是要你来镇住王府场面的……你恐怕是吃不消,不如先回去吧。”王妃也是为人父母的人,对女使有几分疼惜。
世子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但显然也是有所顾虑的。
女使甚至这会儿不是自己能拿主意的时候,也就恭恭敬敬地半弯着身子站在那里,既不张扬也不退却。
终于,世子发话了:“留下吧。你,叫什么名字?”
外祖既然千里迢迢地送了这个人过来,想必她也是有几分本事的。
“臣女姜绾。”女使态度恭敬,声音却响亮得很。
世子忽然想到了什么,笑了一下。
世子继续问她:“是秦始皇的一任丞相王绾的‘绾’?”
其实也是“长发绾君心”,但世子偏偏就提了丞相王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