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皇帝妥协了,“这天也是该变一变了。”
……
暗流涌动的朝堂之上,文官们分列两旁,看似平静端庄,实则暗藏汹涌。
以阁老为首的清流派与摄政王统领的务实派,因一项新税法的施行与否展开激烈交锋。
“诸位大人,如今天下旱涝频发,百姓衣食无着。我提议暂缓推行新税法,先设法赈济灾民。”阁老身着绯红官袍,面容肃穆地拱手说道。
他身后的一众清流派官员纷纷附和:“理应如此!”
摄政王轻抚胡须,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左相此言差矣。正因灾年,才更需统筹调度。新税法能让国库充盈,方能有余力救灾。”
摄政王转向御座:“陛下,臣以为应即刻推行。”
这番话立刻激起清流派的强烈反对。
礼部侍郎拍案而起:“王爷所提之税法,不过是对富商巨贾有利,却要盘剥小农商户,岂能谓之良策?”
工部尚书不甘示弱:“若不改革税制,朝廷连年赤字,拿什么修缮河道堤坝?待洪水泛滥,受害的还不是黎民百姓?”
争论愈演愈烈,双方你来我往,各执一词。
殿内气氛剑拔弩张,似有一触即发之势。
而高坐其上的皇帝,则是冷眼旁观,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朝臣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来不只是政见之争。
清流派多为进士出身,靠诗文入仕,在士林中颇有声望;务实派则多靠军功起家,掌握着实际的行政权力。
两种势力的较量,实质是朝堂权力的重新分配。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一个苍老却有力的声音响起:“今日议题到此为止,改日再议。”
说话的是德高望重的内阁首辅。
首辅阁老他缓缓起身,目光如炬地扫视众人:“诸位都是国之栋梁,当思如何共济时艰,而非党同伐异。”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暂时告一段落,但各方都知道,这种表面的平静维持不了多久。
随着天气越发恶劣,灾情不断加重,围绕着新税法的斗争必将更加激烈。
朝堂之外,密谋与串联从未停止。
各派系的说客奔走于各大府邸之间,试图拉拢那些立场摇摆的中立派官员。
茶楼酒肆里,也时常能听到关于这场争斗的各种传言。
而在这场权力角逐的背后,真正遭受苦难的平民百姓却无人问津。
他们的生死存亡,在达官显贵的眼中,不过是博取政治筹码的工具罢了。
这就是封建王朝的残酷现实,也是历朝历代都无法摆脱的宿命。
朝堂之争如同棋局,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枚棋子,或主动或被动地在这场游戏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至于最终谁能胜出,不仅取决于智慧与谋略,更要看能否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遇。
而这机遇,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平常的细节之中。
……
姜绾在寝宫里与皇帝陛下对弈。
她已连输几局了。
“姜绾,聪明!”皇帝含笑看她。
这话是一语双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