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的车轮快速转动,承载着的是新事物与新世界。如果说苹果吸引了地球,那么蒸汽则维持了地球转动。
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前面什么都有。”
自从望远镜的普及,观测天文学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而如此如沉淀的成就积累,不单单从观测上的全劳,也要靠理论的鼎力相助。
让我们把时间来到1846年前后,人们对于太阳系内行星的探索止步于天王星,而天王星也是几年前观测发现的新行星,当时大多数天文学家以为太阳系的轨道边界是天王星轨道,而用牛顿的万有引力计算其轨道总是带有偏差。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离奇的结果,敢于质疑理论的权威,亚当斯和勒维耶便是,假设到万有引力的正确下大胆猜测,莫非“天外有天?”,紧接着的,就是埋头数日的计算。
为了验证他们的理论的正确,德国柏林天文台的伽勒依照理论,第二天晚上顺藤摸瓜的找到了该行星。命名——海王星。
还记得那两朵乌云吗?就是震惊十九世纪物理系的“乌云”演讲。(我这里实在不知道用什么简单语言去叙述清楚。)
第一朵为MM实验(迈克尔逊-莫雷)与以太漂移说的矛盾(以太:19世纪认为宇宙空间存在大量名为以太的东西,作为空间的填充物,承载着光的传播。),关于光的波动性和光速大小成了当下的棘手问题,但最后经过许多实验理论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速不变原理。
第二朵主要指热学中的能量均定则在气体比热以及辐射能谱的理论。尤其以黑体辐射和“紫外灾难”最为著名。(在这里就不偏离正题了)
在对于宇宙探索中,正直战乱频频。生于苏格兰的麦克斯韦从小对实验非常感兴趣,剑桥毕业,任教于剑桥。他出版了堪称可以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相媲美的巨作——《论电和磁》。完美的四组偏微分方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更是止于至善。
不只是麦克斯韦电磁学上认识全新宇宙,而是在于全面的全新探索,比如从微观上,宏观上,高速中,以及力热光磁电等。
蝼蚁虽渺小,但数量致胜;水滴难穿石,但持之以恒。进入二十世纪的物理步伐,更显得快速,稳健。
普朗克,男,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他是个帅气的德国小伙(物理书上很丑),开辟了能量量子化[能量在我们认知中为不可分割的,普朗克将其能量以最小能量单位量子化,相当于最小能量单位,大小为6x10^-34E],可谓量子鼻祖也。
还记得中学的那些电磁波光速和普朗克常量h互导的公式吗,可是支配着中学最难的一段时光呢。
不仅能量为量子化,就连长度也为为量子化了(后期会提到,先铺垫)。
从普朗克、波尔、爱因斯坦等人提出的量子力学这门物理学新分支后,物理大厦看似收尾,但等待科学家的物理问题更是广厦千万间。不知后面还有多少问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只见汪洋时就以为没有陆地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求知的过程中,我们尽管被时间消磨,被命运削弱,依旧去奋斗、探索、寻求,而不屈服。所以,去跟已知的人探索未知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