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然姨妇问了那我也就不客气了″苏晚晚搓搓手显得很不好意思,“姨夫您也知道,我生在国公府,后来又嫁进了候府,让我绣个花念个书管家还成,但什么都要自己动手我还真做不来。″
秦老爹听完想了想,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秦家不过商贾之家,秦家嫡出的小姐上上下下也要六七丫头婆子伺候,府衙的小姐更是一脚出八脚迈的,更何况苏晚晚这个国公府的小姐。
秦姨母也是个挺八卦的妇人,平时也爱听个东家长西家短的解解闷。听到自家男人与外㽒女唠嗑也凑了过来。
苏晚晚见姨父姨母都在,也说了日后的打算。“我这几天逛了逛云州城,姨父银子我还有些,想先置办两间铺子,也不做什么买卖,租出去一年收个几百两养几个下人家用尽够了。阎卓的收入都攒起来,将来几个姑娘出嫁嫁妆是少不得的。″
秦家老两口一听苏晚晚的话面面相觑,外㽒女有点家底他们是知道的。但这家底也太丰厚了。云州府一年能收二,三百两租金的铺子怎么也得五`六千两银子,一张囗就是两个真是好大的口气。
苏晚晚也知道若不把这些财物过了明路以后就不好办了,“当年国公府老太太也就是我祖母觉得对不住我们娘俩,临去前私下里给我娘一笔钱财,几个月前我娘没了后,这些东西就转给我。当时我与夫家关系并不亲厚,也没个儿子,就想着不过明路以后都留给宝贝。
这一留还留对了,不然进了府也勉不了抄家的下场,最后还不知道便宜了谁。当初都是存在了升道钱庄,也幸好云州还有升道的分号。"
这话也就是骗骗秦家老两口,若是国公老太太真想给,成亲时就给压箱了。从苏晚晚寒酸的嫁妆就可以看出来,老太太从未对她上过心。
也只有从前的苏晚晚和她姨娘觉得老太太是好人。现在的苏晚晚可不傻,从前身的记忆中就知道老太太捧着这娘俩不过是与儿媳妇打擂台罢了。哪有多少真情实意,再好也比上嫡孙。
老太太死后的私产都给嫡亲的大孙子,嫡孙女都没有,更有况她这个庶出的。
苏晚晚这么说也不过是给巨额来历不明的钱财找借囗。要知道方姨娘的嫁妆银票就有一万四千多两,还有二千多两现银,手饰匣子里的东西也得熔了重做,小心驶得万年船嘛?但都得给这些东西找个光明正大的来路不是。
首饰倒不急于一时,反正也是嫁到乡下,有一匣子金的银的就够用,倒是这些银票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生活质量还是早拿出来的好。
苏晚晚却不知道,她以为的方姨娘的嫁妆有多一半不是方姨娘的。那些都是李荣的,虽然她是李荣的妻子,但是李荣并没交给她,反而给了小妾的表妹方姨娘。远进亲疏可未是一目了然。
所以,即使苏晚晚不离开李家不过是拴住自己罢了。自少李荣从未当她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