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虞三娘话里话外的都在维护自己的女儿,别说是个王子,就是天王老子来了到她这儿也比不上自己的孩子。
知夏很羡慕,也很庆幸自己能够在这样的主家做活儿,阮家家庭和睦是整个皇城都知道的,即使那个最小的女儿名声不显,也很少有人敢在外面编排她的不是,主要人家有个哥哥是京畿卫统领,所以说不是什么将军,什么元帅的,可相较于什么将军元帅,这位可是可以直接上达天听的人。
别的府中后宅龃龉多的是,都是些吃人的地方,可阮府却不是,姥爷甚至没有什么通房丫鬟,更别说是什么妾室,家里几个孩子都是同父同母,平日里相处虽然有些小矛盾,但都是亲生的兄弟姐妹,过几天又玩到一起去了。
父亲离开后,知夏决定卖身为奴那一刻,她不是没有想过最坏的情况,但她很幸运的被阮家带走。
那时候她才真正了解到,原来在这些大户人家后院里也能有如此安静又和谐的。
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是幸运,知夏不是那不知足的,如今看着六小姐与王爷情深意重,她在心中也是高兴的。
若能就这样一辈子,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或许是阳光正好,又或许是时运正昌,今天的好消息很多。
两人刚刚消完食,正准备休息一会儿后处理点事情,就见小福子带着一个皮肤黝黑的当地人走了进来。
那是个看上去有三四十岁样子的大叔,尽管他极力控制,但两人还是在他轻快的步伐和放松的表情中感受到他的喜意。
两人对视一眼,都猜到了个大概。
果然,此人带来得是个好消息,这大叔姓郑,因为当地只有一个农官,所以就在当地找了些识得几个字的半工半读,这大叔就是半工半读的其中一员,如今也算是小有成就。
而他带来的好消息,就是一个早晨过去,大家已经收了好几座山,毕竟人多力量大。
让人惊喜的是,尽管参差有别,有些地方长得好,有些地方长得差一点,平均下来亩产量也有七八千斤。
阮静娴对这个没有什么概念,前世的时候她只顾着琢磨吃的,怎么做出好吃的倒是知道,这自然亩产量,那还真是不知道。
不过看大叔高兴的样子,这个收成应该还算不错。
“真好,今年应当是不会挨饿了。”
阮静娴不免感叹,民以食为天,吃饱饭才是第一大事。
两人都很高兴,第五符安趁机让人把红薯的储存方式告诉这位农官,让他回去带着众人一起处理。
现在的问题是,这么多的红薯,后面还有更多的粮食,这些该怎么分?
可别小看这个分粮食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多挖了邻居家两铲土,说不定都要搞出什么大矛盾来。
两人对坐,沉默良久。
“我想到了…”
“我想到了…”
几乎是同时开口,相视一笑之后。
“你先说。”
“你先说。”
…
“我觉得…”
“要不这样…”
就,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