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访的“借口”
金钟仁回到事务所时,朴灿烈正抱着一堆建筑模型零件在办公室转圈,看到他进来,立刻凑上前:“老金,老城区那图纸找着没?甲方下午又来催了。”
他话音刚落,目光就落在了金钟仁的西装袖口上,眼神瞬间变得八卦:“嚯,这是什么新潮流?定制西装还带‘墨色泼溅’设计?”
金钟仁扯了扯袖口,没接他的调侃,将那本《建筑营造录》放在办公桌上:“图纸没找到,但遇到个能修这个的人。”
朴灿烈探头一看,看到封皮上的民国字样,挑眉道:“你什么时候对老古董感兴趣了?再说找图纸的事,跟修这个有什么关系?”
金钟仁没解释,只是翻开手册,指尖停在扉页模糊的建筑草图上:“这本手册里可能有院落的原始结构记录,先修好再说。”
话虽这么说,他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颜七低头修复的模样——素色的衣服,认真的眼神,还有指尖那淡淡的墨香。他拿起手机,翻出通讯录,犹豫了几秒,把刚存的“颜七-拾页堂”备注,悄悄调到了联系人列表的前排。
接下来的三天,金钟仁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其他项目上,可每当忙完一阵,目光总会不自觉地飘向桌上的空白处——那里本该放着那本民国手册。他甚至在开会时走神,想起颜七说“竹纸脱酸要格外小心”时的语气,连朴灿烈在旁边递了三次眼色都没察觉。
第四天下午,金钟仁终于找了个“借口”。他拿起车钥匙,对朴灿烈说:“去老城区看看项目进度,顺便问问手册的修复情况。”
朴灿烈看着他几乎是“逃”出办公室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谁不知道老城区项目的进度昨天刚报过,这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拾页堂”的铜铃声再次响起时,颜七正在给一本线装书做防虫处理。听到铃声,她抬头,看到门口站着的金钟仁,手里还提着一个黑色的保温袋,顿时有些意外。
“金先生?”她放下手里的工具,擦了擦指尖,“手册还在脱酸阶段,可能还要等几天。”
“我知道。”金钟仁走进来,将保温袋放在桌上,“路过附近的茶馆,看到有新煮的桂花乌龙,想着你修复时可能需要提神,就带了一壶。”
其实他绕了三条街才找到那家口碑不错的茶馆,还特意让老板用保温袋装着,生怕到的时候茶凉了。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轻描淡写的“路过”。
颜七愣了一下,看着桌上的保温袋,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平时修复古籍时,确实习惯喝些茶提神,可这话她从没跟金钟仁说过,不知道他是怎么注意到的。
“谢谢,太麻烦你了。”她连忙去拿杯子,刚要倒茶,却想起什么,转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笔记本,“对了,我在整理资料时,发现这本1950年的《老城建筑纪要》里,提到了你要找的那个院落,里面有几张简单的手绘草图,你要不要看看?”
金钟仁眼睛一亮,快步走到桌旁。颜七翻开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用铅笔绘制的院落布局图虽然简单,却标注了关键的建筑结构,正是他急需的信息。
他低头看着图纸,手指轻轻拂过纸面,忽然觉得,比起图纸本身,更让他在意的是,颜七会特意为他留意这些信息。
“这对我很有帮助。”金钟仁抬头,眼神比平时柔和了许多,“谢谢你,颜七。”
这是他第一次叫她的名字,没有加“小姐”,也没有用“你”,简单的两个字,却让颜七的脸颊瞬间泛起红晕。她连忙低下头,假装整理桌上的工具,声音轻轻的:“不用谢,能帮到你就好。”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空气中弥漫着墨香、茶香,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甜甜的悸动。金钟仁看着颜七忙碌的侧脸,忽然觉得,以后或许可以多找些“借口”,来这里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