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歌手2025》的聚光灯骤然亮起时,马嘉祺握着话筒的指尖泛白。当《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的旋律流淌而出,他弱混声里藏着的细碎颤音,随着间奏中那句未完成的"曾经"吟唱逐渐升温,最终在副歌部分爆发成撕裂般的强混声,青筋在脖颈处绷起的弧度里,藏着四年蛰伏的全部重量。
十二年前的郑州,七岁的马嘉祺第一次拿起麦克风时,绝不会想到这个动作会成为贯穿他人生的锚点。2015年《快乐星球5》里的带小帅让他初尝镜头的滋味,五年后该剧重播时,那句"什么是快乐星球"意外在短视频平台掀起热潮,百亿播放量让这个少年突然被推到公众眼前。16岁那年,他在出道战中以断层优势拿下C位,《雪落下的声音》舞台让"全能ACE"的标签开始流传,但鲜花背后,是练习室里无数个重复到肌肉记忆的日夜。
2021年的夏天成了最陡的下坡路。307分的高考成绩被公之于众,数学25分的刺眼数字引来全网嘲讽,官媒点名批评"学霸人设崩塌",恶意评论像潮水般淹没社交账号。那段时间,他把自己关在教室角落的行军床上,白天啃书本到凌晨,晚上对着镜子练声,15小时的连轴转成了常态。有人拍到他在食堂边吃饭边背单词,草稿纸上写满公式,旁边压着声乐课的乐谱——他比谁都清楚,流量标签终会褪色,唯有实力能筑成堡垒。
复读后的艺考成绩单上,"河南省第一"的字样终于为他赢回喘息的空间。重返舞台的他开始用作品说话:《我就是演员3》的即兴表演里,他把《钢的琴》片段演绎得细腻动人,让张颂文赞出"这才是流量该有的样子";公益微电影《触摸阳光》中,他饰演的盲童平安,仅凭眼神流转就撑起了角色的一生。为了《歌手》舞台上的《我经过风暴》,他减重12斤,反复观摩原型纪录片,甚至专程向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请教"创伤式唱腔",472小时的声乐特训,让他的音域拓展到3个八度,声带闭合评分达到92分。
当《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掌声雷动,原唱王赫野的转发点赞、0.877%的收视峰值、登顶热搜的"马嘉祺做得好",共同构成了这场逆袭的注脚。而此刻的他站在舞台中央,想起制作首张EP时硬着头皮向资深老师沟通想法的自己,想起练习生时期被荒唐规则裹挟却仍坚持呈现完美舞台的自己,更想起那个七岁第一次拿起麦克风的瞬间。
2025年8月,他为抗战胜利80周年演唱的《写你》上线,"家书未写归期"的歌词通过他清澈的嗓音传递,百万网友在评论区写下"被歌声带到烽火岁月"。从童星到争议中心,再到用实力站稳脚跟的歌手,马嘉祺终于活成了自己说过的模样:"流量可以是跳板,但绝不是遮羞布"。
聚光灯渐暗时,他轻轻放下麦克风。这个动作里,有少年的倔强,有成长的伤痕,更有重生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