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中的温成皇后
史书向哦
1. 童年丧父,入宫学舞(算是第一阶段)
张妼晗,清河郡人氏,生于天圣初年(公元1024年),其父张尧封进士出身,是一名小小的推官,在妼晗七八岁时便去世了。
妼晗的母亲曹氏,带着年幼的妼晗姐弟三人投奔张尧封的堂弟张尧佐。当时,张尧佐即将到蜀地做官,以“道远”为由,拒绝收留曹氏母女。
曹氏生活困顿,只好将妼晗卖到齐国大长公主家为舞女,自己改嫁蹇氏。
后来,大长公主把八岁的妼晗带进宫,让她在内廷仙韶院学习歌舞,由宫人贾氏抚养。(有没有觉得和卫子夫的经历相似。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小妼晗在宫中慢慢长大,她貌美又肯努力,练就了超群的舞技。
而且她聪明乖巧,善于揣测人的心思,深得贾氏的喜爱。
有一次,仁宗在宫中宴饮,其间叫了仙韶院的乐伎歌舞助性,其中就有妼晗。
2:因“性聪明变巧,挟智数,能测人注意”而备受宠爱
这时候的妼晗,已经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颜控”宋仁宗一见温成“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顿生了怜爱之情,即召为御侍宫女。
史书记载妼晗“性聪明变巧,挟智数,能测人主意”,深得仁宗宠幸,不久便被封为“清河郡君”。
康定元年(1040年)10月,妼晗晋封为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次年12月,又进为修媛,张妼晗一时宠冠后宫。
妼晗得宠,与她的“性聪明变巧,挟智数,能测人主意”是分不开的。
用今天的话来说,温成是个善于在仁宗面前表演的“绿茶”,宋仁宗还偏偏就吃这一套。
仁宗不喜奢华,妼晗便让自己的日子看起来很俭朴:起居只用很朴素的床和被褥,焚香不用名贵的沉檀龙麝香,用价钱便宜的松子膜、荔枝皮和苦楝花。
有一次,仁宗在园子里赏牡丹花,妼晗戴着她的珍珠冠子兴冲冲地赶来,她本以为会得到仁宗的夸赞,没想到仁宗大为不悦,以袖掩面说:“满头白纷纷,更没些忌讳。”妼晗听了非常惭愧,赶紧起身去换了。
还有一次,天下大旱,仁宗在宫中燃香祈雨,妼晗为表虔诚之心,竟刺破手臂,用鲜血书写祝词,让仁宗十分感动。
庆历3年,2岁的宝和公主生病,妼晗自请贬为美人,为女儿祈福。
妼晗每每在仁宗面前表现出善解人意、小鸟依人的样子,让仁宗欲罢不能。
相比之下,曹皇后相貌平平,端庄有余,风趣不足,俨然是另一个太后刘娥。刚从太后阴影中走出来的仁宗,怎么会喜欢一个和她如此相像的人。
3:妼晗恃宠而骄
从康定元年到庆历三年这4年间张妼晗生了三位公主,每有小公主出世,仁宗就给妼晗僭越常规的赏赐,温成的用度,比曹皇后更胜一筹。
唐朝时,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就派人快马送来。而妼晗喜欢吃江西的金桔,于是仁宗便想方设法为其运来,京城的权贵们也纷纷效仿,致使金桔价钱大涨。
这时言官们看不下去了。
谏官孙甫向仁宗进谏:“张修媛恃宠而骄,已经渐渐萌生出祸乱的迹象。皇后是正妻,其他嫔妃都是婢妾,贵贱有别,不能僭越。自古宠女色,一开始不加节制,到后来就难以节制了,终将酿成大祸。”
这种谏言,仁宗怎么能听得进去,在他心里,妼晗温柔善良着呢。
未完...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好好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