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清平乐:偏爱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清平乐  王凯     

人物简介(三)

清平乐:偏爱

庆历8年(1048年),皇宫经历了一场叛乱,曹皇后亲自率众平叛。张妼晗冒险出阁来见仁宗,仁宗大为感动。

叛乱平息后,对平叛的曹皇后,仁宗视而不见,却对大臣说:“宫廷之变,美人张氏有扈跸之功。”

张妼晗趁机授意枢密使夏竦和谏官王贽,向仁宗进言:“贼人根本起皇后阁前,请究其事。”

仁宗也有心废后,立最爱的张妼晗为皇后。便问大臣们的意见。

翰林侍读学士梁适说:“闾巷之人,今日出一妻,明日又出一妻,犹为不可,况天子乎?”

意思就是,普通老百姓也没有随随便便就更换正妻的,何况是皇上呢?

仁宗一看,只得安抚梁适:“我只是想封张氏为妃,没有其他的意思,你可以安心了。”

曹皇后的中宫之位,这才稳定下来。

许多年后梁适去世,已经是太皇太后的曹氏,闻讯拨了一笔私房钱,请大相国寺为梁适做法事。她的孙儿神宗皇帝问她,这样做是因为梁适曾是仁宗的丞相吗?

曹后说:“没有梁适,就没有我的今天。”

张妼晗恃宠而骄,饮食用度都已超过了曹皇后,几次想取而代之。

有一次,妼晗想用皇后的华盖出行,体验一下当皇后的威风,仁宗让她自己去和曹皇后借。

古代宫廷中,规矩森严,一个妃子想用皇后的仪仗出行,简直是大逆不道,是对皇后的挑衅。

没想到,曹皇后倒很大方的把华盖借给了张妼晗。妼晗得意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仁宗,仁宗说:“朝廷对出行的仪仗,是有严格规定的,你用皇后的仪仗出行,那些大臣们看到,又要进谏弹劾你。”

妼晗虽心里不高兴,也只好作罢。

不能封心爱之人为后,仁宗只好将妼晗封为贵妃,并举行了隆重的册立礼,张妼晗因此成为宋朝第一位有册立礼的贵妃。

又追封了妼晗的祖父和父亲,对妃子去世的亲人进行追封,仁宗也算是开了先河。

04:因加封张尧佐引起的台谏风波

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妼晗肯请仁宗加封自己的堂叔张尧佐。仁宗爱屋及乌,对张尧佐一次次加封。

庆历四年,先是封了提点开封府诸县镇公事,两年后又外放为河东转运使,庆历八年又提拔为权知开封府。

妼晗封妃三个月后,张尧佐被仁宗提拔为权三司使(就是代理三司使),到秋天的时候又将这个“权”字去掉,封为三司使。

三司使是北宋前期的最高财政长官。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宋朝初年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为“计相”。

三司使多为皇帝的心腹,皇帝通过三司使来掌控财权。宰相有对三司使及其所辖官员的任免权,与三司使共同管理财政事务,三者互相制衡,而三司使的权力要相对弱一些。

北宋三司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的,后因过度集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弊端日益显露。宋神宗时,三司被废除,三司使被户部尚书取代。

宋代习惯于从开封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和三司使中选拔宰执,这就意味着,张尧佐这个小人兼庸才,有可能在某一天成为宰相。

仁宗把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张尧佐,他对妼晗的宠爱程度可见一斑。

台谏官们可不干了,决心要将张尧佐从三司使的位置上拉下来。

于是,谏官们几次对张尧佐的任命提出异议,宋仁宗均不听。

皇祐二年(1050年)6月,发生水灾和地震。包拯,陈旭,吴奎等台谏官趁机试图用灾异来说服仁宗。他们说天降灾难是因为有小人当道。张尧佐是一个庸才,只会徇私舞弊,没有掌管天下财用的能力。

包拯劝仁宗说:三司使一职,事关天下财用,至为重要。宋太宗和真宗国家财务充足之时,尚且选陈恕、魏羽等名臣用之,如今国库空虚,用张尧佐这样一个庸才恐怕会误事。希望仁宗授于他其他职位,另封有才之人做三司使。

御史何郯,因母亲年迈,回老家汉州就任汉州知府。

临行前,他上疏仁宗,说张尧佐虽是进士出身,但是没有什么才能。只是靠后宫张贵妃的关系才能得以重用。如果让他再次提升的话,谏害们必会以死争。

到时候,仁宗“用尧佐而黜言者则累德,用言者而罢尧佐则伤恩。累德则损归圣躬,伤恩则怨起近戚。”

于是,仁宗听从了何郯的建议。给予张尧佐富贵而收回实权。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快结束了,再一章笼统的历史小记就开始正文了。

上一章 人物简介(二) 清平乐:偏爱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人物简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