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我为三国鸣不平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三国演义 

第一章季汉篇之刘皇叔是否只会哭的无能的人呢?

我为三国鸣不平

在当今世界里,人的认识似乎往往是由其他人的引导出来的,哪怕是以往坚定的认识,可能也会被轻易的颠覆。比如关羽成为一个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的蠢材。岳飞成为了破坏民族团结的罪人。文天祥,史可法这些爱国人士成了蝼蚁撼大树的愚夫。而正是因为经过一些所谓专家的引导,而丧失了自己原本的认识。

  而在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中,有一人雄才大略,知人善用,求贤若渴,名垂千古,纵横寰宇的英雄——刘备

  在外行人看来刘皇叔似乎有两个特点:

  一是爱跑,二是爱哭。这在易中天教授品三国说的很清楚了。为什么跑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曹操也经常跑,就是家底厚,不至于被灭。为什么哭?为朋友而哭,为自己的未来而哭这有什么丢人的呢?爱哭只能说刘皇叔重感情。那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在我眼里,皇叔就是枭雄中仁君,仁君中的枭雄。说简单点就是个好人,但是一个好人无法概括一生。好人还做坏事,坏人有时还做好事呢!到底是应该用那个年代来评判人物形象呢?还是用今天的形象呢?这也不好说。百姓在当时只不过是充军的数字,如果做到对百姓友好,或者说以德治民那是很不容易的。要做到不抢百姓就属于在军阀纷争来说是凤毛麟角的。或者有人会说那是刘备的手段,但是虚伪了一辈子的仁义,那不就是仁义吗,何况伪君子是指说的说出的话和自己做的不一样的,那么刘皇叔有过口不应心的事吗?如果刘备是假仁假义,伪君子能让袁绍父子亲自出城相迎,曹操煮酒论英雄,陶谦三让徐州这些人眼睛可真是瞎了。

  有些人认为刘备没什么能耐,武有关羽张飞等,文有卧龙凤雏。那是基于身边的人而言的,这些人可以说是三国里第一梯队,刘皇叔肯定是不如的嘛,对手又是曹操这样的全才,刘皇叔当然会被比下去的。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呢?关羽张飞一开始跟随刘备走南闯北,徐州土豪糜竺全力支持身无分文的刘备,还把妹妹嫁给他。陈登只是想维护徐州本土利益,但是刘备一来,就里应外合坑车胄。诸葛亮至死不渝,鞠躬尽瘁。西川法正,张松。刘备还没来就投怀送抱……只能说刘皇叔拥有知人善用,赏罚分明,宽厚待人的领导能力。颇有刘邦之风。

  在那个时代,当领导不需要你多么勇武,足智多谋,只要能用人,就可以了,是他们各司其职。参考一下自己的领导就知道了,领导可能技术不如你,但是他能当上领导,因为他的这个能力可以比你更厉害。有些领导可能不懂技术,却能团结手下的员工,促进团队之间合作。但是有些领导略懂技术,就在员工瞎指挥,使手下人没办法专心工作。这样的例子很多。像大一点的:袁绍,公孙瓒,吕布。小一点的韩玄。就是因为无法团结手下人而造成的。

  至于权谋机变,刘皇叔肯定懂啊。要不然如何在乱世之中生存下去?如能被吕布偷家,却能再次低头来求吕布,这谓之忍,如看见袁绍不能成事,就选择离开,谓之谋。寄人篱下于刘表,蔡氏等人要加害,刘备就和刘表处好关系。才几次死里逃生,这为之谋。如果你要非得歪曲事实,就会认为刘备是伪君子,那连这样的人都无法称之为英雄,像有些人那还有城破屠城,杀人全家,欺负皇帝,逼死后妃,嫖娼死儿子侄子的却被人们称赞吗?(当然我也很喜欢曹操。)

  虽说刘皇叔是一个没有含金量的皇室宗亲,但柔中带刚,矢志不渝。二十八岁开始创业,等到曹操,孙权霸业将成之时,刘皇叔四十八岁还在新野小城驻守,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中间几次被差点团灭,刘皇叔终能爬起来,真有我中华民族之精神!像本人年未二十八,就想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那得是多大的气度让他坚持下去。

  而现在我们不去推崇先贤的精神,却刻意为了出名,和显得自己立意高远,让人夸上一句“我懂的很多。”哪怕多么完美的一个人他的一个小小缺点被放的无限大,为了标新自己的观点,不惜出口不计后果,爽就完事了,捧一个人很难,黑一个人却很简单。而现在人认为黑刘备的,无疑是以下几点:

  一老大杀手

  二自立为帝

  三携民渡江

  四借荆州不还

  五取西川

  六兴兵伐吴

  我可以逐条反驳,无论演义历史都不在话下。

  先说第一条,刘备自从创业开始投靠过几个军阀,公孙瓒,吕布,袁绍,刘表,曹操。这里除了曹操似乎都没有好下场,于是给刘备起了个老大杀手绰号。还排出来一个三国三大高危职业,什么吕布的义父,东吴的大都督,刘备的主公。前两个到有些道理,因为吕布天生唯利是图所以这种事很自然,至于东吴的四大都督,前三个早死,晚年一个陆逊让孙权气死。但是刘备这几个主公,他算不上主公,因为刘备只是属于投靠身份,相当于幕宾。并且刘备离开他们时候并没有使他们有所损失。而且这些人的失败和刘备没什么关系,像公孙瓒不听人言,袁绍好谋无断,色厉胆薄的性格世人皆知的。唯一和刘备有些关系的就是吕布。但吕布的性格大家有目共睹,失败是必然的下场。

  或者会认为刘备忘恩负义,忘了吕布辕门射戟救刘备的事,如果我把你腿打折,再送你一副拐杖你是不是该感激我呢?吕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的性格,曹操更是清楚,只不过想试探刘备而已。无论刘备如何吕布也难逃一死。

  第二是自立为帝。这点其实没有什么过分,主要是这时候汉献帝已经退位了,如果你连个政治纲领都没有那岂不是反贼了。刘皇叔他到底自己有没有自己称帝的想法,谁都不好说,但是有些人逼迫汉帝时候,却得到赞扬,我大汉皇叔有何不可呢?

  第三是携民渡江。这本来是刘皇叔最体现以民为本的事情却被一些所谓的专家,给强行黑化,说拿百姓当挡箭牌,说了人口迁移什么一大堆。

  很简单,这些百姓挡住那只箭了?曹操虎豹骑一日夜行三百里,刘备兵虽不多但是跑路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到了江陵,曹操也奈何不得。既然这样带上百姓行军一天十多里,被团灭的危险。却被一些掌握着厚黑学的人,歪加解释。而且百姓如果是不喜欢刘备的话,出了门就四散而逃了。跟着刘备原因,第一曹操喜欢屠城。第二还是皇叔真正能以民为本。

  第四就是借荆州有借无还。因为三国演义主要是打仗对这个荆州问题,有些模糊不清。在三国志里真正记载是,在赤壁之战前只有孙权为父报仇的一场的战斗,其他和江东一点关系没有。赤壁之战后,周瑜攻下半个南郡,刘备攻下半个南郡,最后又发下四个郡。刘备本来要求借那半个南郡,为什么最后就成了借整个荆州呢?之后呢,鲁肃和关羽在饭局上吵了起来,双方剑拔弩张,孙权派吕蒙要先取长沙,零陵等。正赶上曹操平定汉中,威胁西川。刘备就给了孙权湘水为界,史称湘水之盟。孙权以小半个南郡换来两个大郡。竟然还贪得无厌,又乘着关羽和曹操对峙时候偷袭了荆州,做的更绝是杀了关羽父子。虽说乱世之中没有道义可言,但在盟约之下却背刺盟友,这就是不义之举。而有人认为是关羽的那一句虎女肯嫁犬子乎?惹怒孙权。其实,从这件事看出来,对荆州垂涎已久,那需要理由。如果真和亲,关羽的女儿那就成了孙权的人质。并且孙权的胸襟他会忍不了一句话,而坏了国家大事吗?这就像九一八,七七卢沟桥。需要一个理由而已很简单的理由?

  第五就是刘皇叔最具有争议的事情取西川。有些人认为刘备与刘璋有宗族之情,不应该抢人家地盘。但是受人敬仰的孙策,就是打你没商量。当众把严白虎的弟弟给杀了,为什么叫他小霸王,因为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些残暴不仁。如曹操,城破屠城,鸡犬不留。这也是被人敬仰。这些人滥杀无辜尚且受人敬仰,刘备为何不可呢?而且益州之乱由来已久,据三国志江表传记载东汉末年,刘焉想要废史立牧,独揽地方大权。之后刘璋接替,导致几次大乱,就是因为那个时候杀了张鲁一家。可以说刘璋治理益州好几年,根本没起作用。虽说不是什么苛捐杂税却也使百姓于水火之中。而刘备接替刘璋之后,励精图治,更有诸葛亮这么神一般的政治家,治理的蜀中更好,百姓更加欢迎。可见刘皇叔深得人心。像刘璋的亲戚吴懿,李严,费观这些人最后都为刘备效忠,可见皇叔的魅力有多大,可以说顺天意而行事。并且刘备也厚待刘璋,对待刘璋手下旧部也重用。可以说失小义而成大德。并且在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如果想取天下,必取益州。刘备即使对百姓再好,也终究是一个拥有王霸之气,杀伐果断的枭雄。如果不取益州,一定会被曹操,孙权消灭的。

  就连杀人如麻的孙策,曹操这样的都备受推崇。刘备一个以仁义为兵器的人,又如何过分呢?

  第六就是兴兵伐吴。这件事没有争辩的根。在备黑的眼里,打与不打都可以黑。打,赢了,我可说你就是为了土地城池,关羽之死不过是借口。输了,你就是无能之辈,不听忠臣之建。

  不打,关羽张飞的感情什么也不是,就是为了自己的帝业的棋子连仇都不报。

  所以这是无解的。一旦让人认准了,基本无法改变。

  总体来说,刘皇叔在我眼里,是一个重感情,布施仁义,有一定的王霸之气,有一定的雄才大略。超高的领导,慧眼识人的能力,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礼贤下士的枭雄,更是中华五千年以来,少有的英雄。本来是蜀黑的陈寿也大大的称赞,说刘备颇有高祖之风。那更好佐证了刘皇叔到底如何。

我为三国鸣不平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 正史等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