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也想让你们像对待弟弟一样待我好”
七柒
“妈妈,我也想让你们像对待弟弟一样待我好”
《1017听故事》,邀您一起听故事。跟我一起用故事疗愈自己,重新出发。
嗨~大家好,我是七柒。《1017听故事》这一系列节目作为一档新栏目,通过运用心理学上的叙事疗法,在故事中学会自我疗愈。对一般人来说,讲故事是为了传达一件自身经历或听来的、阅读来的事情给别人了解。而心理学家认为,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因为,当我们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甚至只是重新叙述一个他人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在叙事过程中学会把问题和人分开,也就是问题是问题,人是人,问题外化之后,人的内在的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你就能重新看见自己。
第一期节目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来自于学生的优质投稿,故事的主人公 小A,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她的故事。
我是一名2021届的高考应届生,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我决定复读一年。
从小到大,我读的都是最普通的学校,小学是也是就近上的村里的公办学校,唯一一次能够摆脱普通的机会,就是上初中的时候,去县里参加重点中学的考试,还算幸运,最后我以超过几十分的分数考上了。我甚至感觉那一刻我就是全家人的骄傲,我一路小跑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人,在路上脑海里闪过无数次爸妈听到这个好消息的画面。可现实总是让人始料未及。看着爸妈眉头紧锁,敏感的我感到事情不对,爸妈沉默了一会儿,说:“女娃娃,学点东西就好了,不用上什么好的学校,你这一年的学费就要一两万,家里也困难,你爸爸一个人养家,弟弟妹妹还小,你是家里老大,你要懂事。”可能从小目睹了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也或许是真应了那句老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那时候也没多想,就立马答应了,放弃重点高中。当时也没来得及考虑这个决定是对是错,就这样糊里糊涂直到去年,我弟弟也到了上初中的年纪,爸妈说要送他去私立学校。我愣了几秒,心想:不是说家里没钱嘛?为什么弟弟就可以?当初说好的离家远,学费贵,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的……难道都是骗我的?说实话,听到这些,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但理智告诉我,也许只是现在的条件好了,也许爸妈也有他的难言之隐,也许……理智,让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好不容易安抚好的内心,在一次全家出游的约定中,又再一次的陷入到自我怀疑。那次我们全家约好了一起外出旅游,住校的那几天,我几乎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想着要穿什么衣服,去哪些地方,迫不及待的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次外出旅游。当我兴冲冲的跑回家,弟弟妹妹却扑上来跟我说这次旅行多么多么的有意思,我脑瓜子嗡嗡的,根本听不进去他们说什么,我跑去找我爸妈对峙,为什么?为什么不带我一起,说好的一起去的?我妈却说“因为你们班主任说要考试,就没等你回来”那一刻,我感觉我是个多余的人,甚至我怀疑我是不是他们捡来的。难道我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吗?我还继续安慰自己说,也许问题只是出在没有沟通,于是,我尝试冷静下来后去跟爸妈沟通,那是我第一次,也很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说,“妈妈,我也想你们和对待弟弟一样的对待我,我也有喜欢的东西,我也有想要的东西……”没等我说完,“下次吧,家里也都不容易”。此刻,我再也找不出任何理由去说服我自己了,我从来没敢想过偏心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头上,但这一次,我信了,难道就因为我是个女孩儿吗?绝望中,我想到了逃离,我不要留在这个地方,我要离开这里……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把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我分在的班级是普通中学的重点班,同学们都是从重点中学转来的,而我只是擦边进的班级。他们简单能理解的知识点,我要花上一天甚至更久。不过我没有放弃,意识到问题的我开始请教周边人,“这还不简单啊,就这样,这样,一个知识点,不到一分钟就讲完了”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是自卑;但我清楚的知道当下的我想要什么,既然不会,那就学;终于在一次期中考试,理科成绩考了五百多,成了班上的牛人,也算是尝到了逆袭的滋味儿。渐渐跑来问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竟然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
但好景不长,高三,爸妈经常吵架,加上模考连连考砸,我慌了。随之而来的除了各科老师的谈话,还伴随着父母的不满“为什么退步这么严重?是不是这段时间贪玩了?有没有好好学习?不知道我们在外面赚钱不容易吗?连个书都读不好,还能做什么?供你这么多年,对得起我吗?”泪水不争气的夺眶而出,那是我的第一次反抗“是,你们辛苦,你们累,你们怎么就知道我没有努力学习?如果对我不满意,大可以不抱有希望啊,反正在这个家,你们从来都没有对我抱有太多希望,我不念了……”话音刚落,父亲一巴掌打在我脸上,把我的书全都扔进了火灶里,别再回来了……
我一声不吭坐车回了学校,从那以后我远离了同学,习惯了独处。距离高考58天,我依然很颓废,静静的坐在学校操场,听着音乐,放空自己。这时,一个陌生的身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很不解“有事吗?”他看着我说“原来你也有这样的一面啊?”因为不认识,我选择不搭理,正当我起身离开时,听到背后传来“不要放弃啊,我喜欢的女孩一直都很坚强,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的,这次不行,那就再来一次啊”第二天,桌子上多了一封信,打开就看到“小A从来不会让人失望的”已经不记得上次被人理解是什么时候了,看到这封信心里一暖。或许骨子里还是不死心,也或许是被这封信所打动。
我问我自己,“你还想离开这里吗?”“当然想。”“那么离开这里的方式有很多种,毕业后直接去外地工作就能离开,随便考个学校混过四年大学,也能离开,说白了,无论如何你都能离开这里,无非就是离开方式的问题。”“不,我要体面的离开,而不是逃离。我要让他们看见一个优秀的、独立的自己。”接下来的几十天里,没有了焦虑,我开始去办公室门口堵老师问问题。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如获新生,虽然迷茫过,但在最后的日子里,我尽力了。
虽然事先我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但高考成绩出来那天,查到分数的那一刻,说实话,不难过是假的。也许,接受现实真的是需要时间的吧,我打算一个人出去静一静。正巧,出门碰到我妈,她说“早就料到你会考这个分数,你也就这个能力了”我没做过多解释就出去了,路上我在想“我是真的没有能力吗?”“不啊,可是你确实考过前几啊”“那就是你没尽力…”“嗯,虽然一开始成绩追上了,虽然最后那段时间也确实努力了,但中间那段颓废的日子无论如何是抹不去的,如果说我尽力了,说实话,良心上过不去;如果以这个分数走,我想,我会遗憾的“想到这里,何去何从的答案似乎渐渐明朗。
回想自己这三年,那个无忧无虑天真的女孩儿,经历过怀疑,忧郁,甚至孤僻,但我很庆幸我把那个深处泥潭里的自己给拉回来了,冲洗干净,看清楚其实并不是被泥巴盖住的那个不好的自己,而是一个拥有精致,也会闪光的“特别的自己”
我知道,当时那个颓废的你,让你对世界失去了信心,你在抱怨为什么偏偏那个不幸的人就是你?你甚至怀疑是不是一直以来,自己做错了什么?这些我都知道,但你有没有发现,在内心挣扎的过程中,你已经学会了换个角度看问题,这些在别人看来不幸的经历,在你看来恰恰是让你变独立的最好武器,它让你学会把一切的困难当作上天给你的礼物,这是让你内心强大最好的机会。
复读的结果或许无法预料,但想清楚这一切,我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为自己再战一年。
小A是我们在这次FM征稿活动中认识的,看到她的投稿,字里行间,感觉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几次交流中,她的冷静让我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十七岁姑娘该有的回答。我想说,以前的你在遇到问题,也许你会逃避,但现在我认识的你 会坦然面对。很多时候,有些人我们无法改变,有些事就这么发生了,他们都是扎扎实实存在的,再多的抱怨也解决不了问题,问题只是过程,并不是结果,能做的就是在内心跟自己和解,赋予自己新的可能。相信明年的你,一定能弥补今年所有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