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仁杰在行辕将台询问丘静和李楷固,从战役开始发兵征讨契丹到兵败东硖石谷,再在到如今事态的个中详情,狄仁杰都细细询问。
对比丘静李楷固和王孝杰王铁汉的证词,居然是截然不同的。
先前王铁汉拼死送回塘报时就说过,冬日严寒,十万大军却无冬衣被服御寒,粮草也是供应不足,导致大军冻伤大半,还要上阵杀敌,最终兵败,全军覆灭。
而丘静却说自己曾多次给前线转运粮草被服,并且眼看冬节将至,粮草被服不足,让王孝杰撤回大军固守崇州城,但王孝杰拒不调回,只是一再的催着他再发粮草被服。
丘静还说他曾派人暗中查探,发现王孝杰在平山西坳里囤积军需物资,并且将原本用于十万大军的军需,暗中秘密转移给契丹主力,以至于十万大军无粮无衣过冬,最后惨败东硖石谷。
两人的共同点是,两人都曾通过贺兰驿向朝廷上达过塘报,汇报自己自己的详情和难点,请求兵部允许撤军,回转崇州。
但他们的塘报都没得到批复,连送信的差役都没有在回来,只收到兵部下发的回函,却是一直催促着大军继续前进,尽快结束战争并且要求取得战争的胜利。
一个是送出了粮草,另一个却没有接受到粮草,一边是上奏朝廷撤军,另一边却只收到捷报。无论王孝杰和丘静二人究竟谁在说谎,总之两人的信息不对等,而其消息闭塞,造成两人之间的也是误会重重。
最终,王孝杰派出王铁汉冒死送信到神都,朝廷才会下旨摘了丘静的刺史之职,并让千牛卫押回京城受审。可在押解途中,受到紫衣人袭击,险些命丧,后被李楷固相救,李楷固也因此反水了。

贺兰驿所在之地极为机密,且自建立至今,一直担负着朝廷和边关乃至于塞外的一切重要通信,包括军情塘报的转送等等。日常也是有驻军镇守,是极为重要的信息中转站。
而如今一个贺兰驿的损失,直接让大军和朝廷之间的消息闭塞,互通的渠道更是被严重扰乱,造成战争未开,三军却已覆灭。
上奏朝廷狄仁杰询问时,王孝杰都是直接把大军覆灭的事怪到丘静粮草不及时的原因,而丘静也将事情推到王孝杰身上,李楷固是参与者,在一旁不时补充一二,做了最好的证人。
褚璇玑(楚倾玥)“义父,他们各说各有理,但又像一场毫无关联的哑剧,两者的说辞更是天地两极,除了上奏朝廷得不到回信这件事他们的说辞同样外,其他的可以说是完全不同。”
狄仁杰(字怀英)“他们当然要这么说,十万大军覆灭,这可不是小事啊。欸?元芳如燕他们呢?”
褚璇玑(楚倾玥)“之前王孝杰派人射杀他们,我虽然挡下了大部分箭矢,但射程太近,李大哥为了保护被绑着的丘静和李楷固,肩膀上被流箭划伤了,可他身上穿着黑衣,他不说我们都没看出来。结果被如燕看出来了,现在被如燕拉着上药去了。”
狄仁杰(字怀英)“元芳受伤了?走,我们过去看看。”
狄仁杰和褚璇玑到的时候,狄如燕正因为李元芳为了别人,结果伤了自己的举动而说教。李元芳知道狄如燕是好意,所以没有还嘴,只能是无奈的听着她唠叨,幸好狄仁杰和褚璇玑的到来,才把李元芳从唠叨中解救出来。
对于李元芳的受伤,狄仁杰十分担心,在看过他的伤势不太严重后,才放下心来,还再三叮嘱李元芳要好好养伤。


随后,狄仁杰就开始根据现有的线索梳理案情,现在所知的所有线索,都指向了王孝杰通敌叛国,与契丹勾结,将十万大军的性命拱手让与契丹。
刚得出这一推论,左卫大将军权善才就来报,说是王孝杰率卫队连夜叛出了崇州,向西去了,而西面正是契丹的管界。
权善才派出追兵前去追击王孝杰,但几路追兵都无功而返,因此,断定王孝杰必定是有人接应。王孝杰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彻底坐实了他的叛国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