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成长记
薇薇姐
“天才”少女成长记
倾心相伴,一路有我,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薇薇姐。说新呢,也不算新,因为我在暑假的时候就给大家录过学习力训练营的课,还和呆子姐她们开过直播,那会儿,“不小心”暴露了自己学神的身份,因为母校北师大引起了很多宝贝的注意,大家都想听听我的故事,所以今天,我就出现在FM了,初来乍到,希望大家多给点爱的鼓励。
我小的时候,是个很爱偷懒,又喜欢耍小聪明的孩子,每天都绞尽脑汁的思考如何能逃避做作业。比如有一年放假,老师布置了写完一本口算题,我玩了整整一个假期,开学前的最后一天夜里,才开始边哭边狂补作业。哭着哭着哭出了灵感,我用胶水把整本习题都粘在了一起,交作业时告诉老师我的习题掉进鱼缸里泡湿了。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开学第二天晚上,我妈暴揍我的时候,我边哭边费解,老师到底是怎么识破我的谎言的。
即便这么懒,但我还是靠着小聪明,一路开挂,考上了全省最好的高中。
高中开学时,我仍然坚信,像我这样万里挑一的天才,躺赢这种风格才适合我嘛!然而,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就凉凉了。
作为天才的我,怎么可能搞不定这些小儿科的题目呢?这一定是个意外,咱们期末考试再见分晓。可是期末到了,我的成绩单居然还是科科不及格。
高中生活的第一个寒假,我心里虚了。不然,还是学学吧?可是已经习惯了自由散漫的我,所谓的学学,也不过是怀着愧疚的心,在玩了一天后,抄几页练习册答案而已。
开学测前夕,我一边心里没底,一边又安慰着自己,看看,一个寒假抄完了好几本练习册,对于我这样的聪明人,看过一遍答案,就一定能记下来了,没问题的。
开学测公布成绩后,我顺着成绩排名从上往下找我的名字,视线一寸寸下移,心也一点点落入了谷底。在最后一行看到自己的名字时,我的心态彻底崩了。
带着不及格的考试卷,我回家躺了整整一个周末。怎么会这样呢?我不是很聪明的吗?为什么还是吊车尾呢?一个周末过去,我想开了。我这么有才华的人,为什么成绩总是上不去?这主要是因为,我就不是学习的料。用试卷上的寥寥数笔来衡量我的水平,实在是太片面了。我根本就没有做卷子的才能,所以才不要继续被分数、被排名侮辱,被随便贴上差生的标签。我不读书了!要打工!要创业!离开学校,离开枯燥的卷子堆,我的才能一定会得以发挥的!
家人彻底被我整蒙了。一大家族的人,轮番来找跟我谈心。这场拉锯战持续了一个星期,最终,他们好像是妥协了,疲惫的跟我谈好了条件:我再读一个学期,如果一个学期后我仍然执意要退学,他们就去帮我办退学手续。
再混一个学期而已,还算轻松。我思考了一下,决定接受这个条件,回到了学校。反正现在的我没有了任何成绩上的压力,就放开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课堂上,讲到我感兴趣的内容,我就坐直了听一听,不想听了,就写写文章,回家后发到自己的空间里。这日子,悠哉似神仙啊!难怪有人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这样一直混到了学期末,突然有一天,语文老师下课后叫住了我,说他看到了我空间,其中有一篇对郑伯克段于鄢这篇课文的解读,他觉得挺有意思,希望我以后可以多发一些这样的读后感出来。
那好啊,反正我也闲着没什么事,干脆写写文章,退学之后可以当写手赚钱嘛。于是我翻出了古文观止,一篇篇的反复琢么,跟老师讨论,以求写出另辟蹊径的好文章。这么研究了一个月,谁知道期末考试时,语文竟然破天荒的考到了班级前十。
成绩提升带来的喜悦让我开始反思。我到底是为什么要退学呢?我真的学不好吗?不如,再尝试一个学期?
进入高二,我开始猛攻英语。这门学科无非就是背单词,背语法,背句式,只要投入时间,总是能背的会的。我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没日没夜的背完了高一高二两年的英语课本,英语成绩真的没有再让我失望过。
在语文和英语的加持下,我总成绩从倒数几名,慢慢爬升到了中下游水平。爸妈和老师都欣喜的觉得,我开始稳步前进了,但我的心里却全是懊恼。如果高一那一年没有荒废,现在我应该也已经是学霸了吧!当年的我,怎么心态说崩就崩呢?如果有人帮我调整心态,我早就逆袭了。肯定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傻孩子,被一次两次挫折打倒,然后一蹶不振吧。
就在这时,刚刚从谷底走出来的我,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对啊!我的高一荒废了,但是我可以帮助别人呀,我想要学心理学,想要让其他学生不要再有这种经历。带着这样的想法,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我要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
第一次把这个flag告诉班主任时,她委婉的劝说我,要不你再定个备选目标?你离这个目标可能还稍微有那么一丝丝差距。嗯,大概也就二百多分的差距而已嘛,还有一年时间,没准真能人品爆棚呢。就这样,我开始走上了高三逆袭的道路。
逆袭两个字说出来简单,做起来真的每一步都是血和泪。跟着一轮复习从头学数理化,第一要务就是稳心态。一次次考试的打击让我彻底发现,我不是什么天才,以前不过是凭着小聪明和狗屎运侥幸考得好而已。语文和英语的进步又让我认清了,我应该也并不差,踏踏实实的学总能有所收获的。所以,不能再像高一那样,觉得看了就是懂了,抄了就是会了,每道题,每个知识点,都是需要用心研究的。
于是我开始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近乎疯狂的学习,可第一次模考,排名不但没涨,反而还降了一点。高考越来越近,我离梦想怎么还越来越远了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嚎啕大哭。以前考试失败,是我自己没有努力,是我活该,但是现在我真的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没有用?难道我真的不聪明吗?我还要不要继续努力了?努力真的有用吗?
在濒临放弃的边缘,我终于还是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收拾好心情,决定再放手博一回。
为了提高效果,还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个科目,每天,都要问老师3个,仔细思考后仍然不明白的问题。一开始,这个目标非常好完成,随便翻翻书,就到处都是不懂。但是进入二轮复习后,找问题就变得困难了,常常需要做几十道题,才能找出自己想不明白的地方。到了冲刺阶段,几乎已经找不到想不通的知识点了。
“逼自己问问题”的方法确实非常有效,因为面对不会做的题,我会先自己看答案、看概念,通过反复思考,将这一串知识点基本梳理清楚,只留下一两个想不明白的环节。询问老师的过程中,再一次回顾思路,加上老师的点拨,能够在弄懂了一道题的同时,让整个类型的题目都烂熟于心。
高考放榜,我的名字第一次排进了班级前十,收到了北师大心理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被亲戚朋友问到逆袭心得,当时傻乎乎的我还强装镇定,云淡风轻的说,嗨,我这么聪明,高一随便玩玩而已,想学的时候就学会了。
可其实,我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天才和傻瓜,我们都只是普通人罢了。只是有时,我们会在侥幸成功后,自认为是天才而不再努力,或者在遭遇挫折时,自认为是傻瓜而一蹶不振。直到有一天,我们成长了,这时才会顿悟,我是个不聪明也不笨的普通人,但,我愿意做那个最努力的普通人。
有人说过,长大,就是逐渐接受自己平凡的过程,而我认为,长大,是在看清了自己的平凡之后,仍然有勇气争取不平凡的人生。我是薇薇姐,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