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房之内,门窗紧闭,不似外间喧闹寒凉,杨排风换了衣物出来,便见耶律皓南站在桌边,手中握着一杯热茶,轻轻晃动。
“既然走了,又何苦这个时候回来?”
耶律皓南的目光落在黄绿色的茶水之上,氤氲的热气扑面而来,湿了他的眉眼。
“辽夏联姻后,你应该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杨排风抱着双臂,屋中虽暖,但还没有这么快驱散她身上的寒气。
“我想回来。”
她答应过他,宋辽不开战,绝不回大宋。
耶律皓南将茶水搁在她面前,自己却无言的转身走到书案边站定,手不自主的来回拨了拨笔架上的一排狼毫,无奈的眼神落在眼前雪白的墙壁上。
豆大的雨点不停的拍打在窗户上,啪啪作响。
许久,耶律皓南转过身,道:“难道即便你救了天波府上下,他们还是接受不了你嫁给我?”
杨排风摇了摇头,放下茶,起身走到耶律皓南跟前:“是我自己想回来。”
耶律皓南勉强一笑:“你可别尽捡些我爱听的说。”
“我说真的,”杨排风见他不信,急急抬起头,坚定地望着他,道:“皓南,你再信我一次。”
他们之间的日子,如此弥足珍贵,哪怕明日开战,今日她亦想留在他身边。
轻轻抚着杨排风的脸颊,耶律皓南眼中有一丝茫然,对着她,他仿佛像是中了迷心大法,无法拒绝。
“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信你。”
杨排风一喜,面露笑容,埋首于他胸前,紧紧抱住他清瘦的腰身。
随着杨排风的动作,耶律皓南看见她鬓间的紫色玉钗,他素来过目不忘,这玉钗虽是很多年前见过的,如今亦有印象,眉头蹙起,伸手将她的紫玉钗拔了下来。
杨排风不解地抬首望着他,见他眉心拧成一团,看着这枚玉钗,怔怔地出了神。
“怎么啦?”
耶律皓南看着她,目光锐利如开刃的剑:“谁给你的?”
他声音中的冰冷几乎让杨排风打了个寒颤,她结巴着回答:“太、太君给我的。”
耶律皓南闻言目中几不可查的闪过一丝愤恨,紧紧握住紫玉钗,发出咯咯的声响,似要将其捏碎在掌中。
杨排风以为他不喜欢她戴着杨家之物,可这是太君送的嫁妆,是杨家上下对他们唯一的祝福,她绝对不会丢弃,正想着该怎么开口时,耶律皓南忽然敛起怒容,将紫玉钗又重新戴回到她发间。
“你可知这玉钗是谁的?”
耶律皓南问她,却又自己回答:“是我母妃之物。”
杨排风很是吃惊,不自觉抚上鬓间玉钗,这是皓南娘亲,也就是她婆婆的遗物?
太君把玉钗给她时,说是“物归原主”,那玉钗代表着什么意思?
“怎么会在太君那里?”
“不清楚,那时候年纪小,没注意,”耶律皓南看着玉钗,忽而冷笑:“不过玉钗为信,大约是为结亲吧。”
结亲?和谁结亲?
难道是八姐九姐?
虽然知道耶律皓南和她们绝无可能,但杨排风还是感到一阵别扭,她憋着嘴,似娇还嗔地睇着他。
耶律皓南被她看的莫名其妙:“你这么看我做什么?”
“没什么。”
杨排风说着便转过身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计较什么。
耶律皓南见她神色古怪,略作思忖便心下了然,挑了挑眉:“既然玉钗在佘赛花手中,只怕结亲定的不是杨八妹,就是杨九妹。”
果然如此,杨排风一阵气闷,回过身道:“那我岂非抢了别人的相公?”
“你可不止抢了一个人的相公。”
“什么意思?”
耶律皓南微微一笑,做了一个掐算的手势,盯着自己左手,摇头晃脑的说道:“我虽未仔细推算过,但也知道自己命中不止一个妻子。”
杨排风皱眉,面色不悦:“你想娶几个?”
耶律皓南举手撩动发束,煞有介事地讲:“你知道的,我是皇帝命,所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根本不在话下。”
“耶律皓南!”杨排风推了他一把,怒瞪着他。
“怎么,生气了?”耶律皓南笑得开心,捏了捏她气鼓鼓的脸颊:“瞎想什么,我和杨八妹她们两个从小就不对付,怎么可能是和她们?”
杨排风一脸肃然,无比认真:“不是她们,却有别人。”
“你还真信?”耶律皓南错愕,随即笑道:“这都是我被改命之前的情况,如今我就娶一个,就娶一个文不成武不就,只会烧火骂人的臭丫头。”
他语气虽然轻松快意,言辞间的肯定,却是毋庸置疑。
杨排风都快被他气笑了:“那你那些原本命中要娶的姑娘们呢?”
“我怎么会知道,我又不认识她们。”
耶律皓南一副理所当然的口气,让杨排风感到一丝怔然,望着他斯文俊秀的面庞,这样一个文武兼备,惊才风逸的男人,如果不被改命,不掉下山崖,以他们之间的身份,除却利用与灭口,肯定看都不会看她这个烧火丫头一眼。
他们两个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姻缘,当年少夫人改命,其实连带着改了很多人的命运呢。
不过因为改命,他们四人倒都如愿同自己心中挚爱共谐连理,只是其他人呢,比如那些原本应该成为皓南皇妃的姑娘,没有了荣华富贵,是否也如他们一般,得遇真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