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西夏使臣之后,耶律隆绪以密谋造反,行刺国君的罪名,在辽国朝中掀起一阵血雨腥风,案子牵连甚广,连坐之人无数,一时之间临潢府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这件案子耶律皓南始终冷眼旁观,任其发展,但耶律隆绪的霹雳手段,却让所有人都仿佛看到了耶律皓南当年镇压八部大人党羽时的样子。
谋反一案像是龙吸水过境,虽然来势汹汹,过处一片狼藉,但因为耶律隆绪最终的“菩萨心肠”,很快一切都归于平静。
一场磅礴的大雨,洗净谋反一案带来的阴霾。
秋天就要到了。
寒露将至,耶律隆绪按照惯例同萧太后率文武百官前往幽州城,祭天祈福,巡狩边关。
仪仗开道,十二面龙旗分作两排,迎风招展,手持横刀弓箭的骑兵卫队相隔列排,车乘相携,王驾玉辂位于仪仗队核心,守卫森严,前拥后簇,文官武将相侍左右,浩浩荡荡,绵延十里,一时幽州城内冠盖云集,群贤毕至。
幽州行宫。
略显暗沉的书房之内,一幅巨大的山川形势军事布防图摆在中央,山川丘壑,平原湖泊,城池营寨,边防驻军,一览无余。
耶律皓南独自一人坐在书案前,整个人陷入一片阴森暗然之中,他目不转睛的看着布防图,双眸似长空孤月般的冷凝,寒彻入骨。
距离上次真正启动天门阵,已经快七年了,岁月无声,翩然轻擦,却让人感到无比兴奋。
取千人性命补阵,囚万人冤魂炼阵,降龙木已毁,文曲星也没有第二个,天门阵破绽修补完毕,威力更胜从前。
遣游骑入祁州、深州境内,探查宋国防御部署,对于宋国的边防,了如指掌。
高丽祸患已定,北汉复国宝藏到手,辽国内贼根除,与西夏的结盟也已达成。
他握紧手边的茶碗,目色幽沉,所有的一切,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完成的十分顺畅。
风云将起,四海生雷,窗外狂风咆哮,恰如他此时心潮澎湃。
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金銮殿内,十数白玉台阶之上,王座巍然而立,睥睨天下。
偌大的金殿之中,只有少年皇帝耶律隆绪一人,他站在高处,一双锐利逼人的眼眸,俯视着大殿中央巨大的沙盘。
自他继位至今,七载有余,外平高丽,内定国贼,任用能臣良将,推行汉制新法,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国力蒸蒸日上,大辽的铁骑厉兵秣马,整戈待发,只等他一声令下,实现父皇饮马中原的遗愿,自己踏平宋室的雄心,指日可待。
普天之下,四海之内,足下所至,目光所及,皆为大辽的国土!
“陛下,丞相大人求见!”
“宣!”
耶律皓南步入金殿,率先入眼的是大殿中央的沙盘,目光流转一瞬,唇边浮现一缕刀锋般的冷意。
“微臣参见陛下。”
“丞相免礼。”
耶律隆绪从王座之上缓步迈了下来,行至沙盘一端,隔着巨大的沙盘,望向对面的耶律皓南,双目之中是雄霸天下的熠熠光辉,他伸手按住一支红色小旗子,往前推去,从辽都临潢,一路南下,过山川,破城寨,推入宋国腹地,最终停在宋都汴京。
“飞龙直上九万里,足踏日月换青天!丞相以为如何?”
山雨欲来的凛然之意跃于眉眼之上,耶律皓南说道:“如今我大辽国力日盛,实力强横,百万雄师,蓄势待发,当下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正是攻宋的大好时节。”
“丞相果然了解孤王。”
耶律隆绪大笑,他虽年少,但雄心壮志并不比已故任何一位辽主小。
“待踏平中原,丞相亦可了却多年夙愿,兴复汉室,重建宗庙,告慰先祖。”
耶律皓南低眉拱手:“多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