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麾下二将一文一武,乃是他的左膀右臂。而一年前,独孤向义的父亲谋逆事发,一杯毒酒被赐死,那送酒之人便是贺兰祥。自此,两家结成世仇,二人也变成死敌,虽共同效力于他麾下,却一直不和。
向义之所以怀疑子渊,也有他的原因。
这次南下,本应在江陵换船,乘水路顺流而下到达建康,而在江陵时,子渊听闻“无量山人”隐逸于武陵,想要单独南下拜访高人。江南内乱不断,子渊不懂丁点儿武艺,宇文玥遂决定在武陵驿站停留几日,并派向义随行保护子渊。
向义很不情愿,但一句军令如山,他也只得三步一回望,悻悻而去。他们三人私下并无太多的礼节,总是拿军令让二人共事,也太过生分。将相和,何其难也。
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如此,宇文玥才落得悠闲,独自在武陵驿站等待,然后被琴音吸引,误入桃源,而后引出了这一系列的事件。后来的事,宇文玥也是从两人的争吵中获悉了一点儿眉目。
子渊没有遇见想要拜访的高人,不肯就这么回来,执意再等几天,而向义觉得他为了私心,耽搁了出使行程。
贺兰子渊你这种武夫是不会懂我的谋划的。
用人之际,得一奇才,足以扭转当今的局势。当然,他也不屑于向独孤向义解释。在各方征伐中,武将只是一介武夫而已,如果不为智者所用,再多功力也是白费。
独孤向义虽然想不到这一层,却也明显感觉到一个文弱书生对他的藐视。
孤独向义你以为我想跟着来!
两人就这样一拍两散。
向义提前赶回武陵,正巧碰上宇文玥失踪,跟着宇文玥的白马才寻得踪迹,击退了刺客。子渊又等了一天,打听到那高人早已云游四海去了,这才不甘不愿地赶回来。今天一大早,回到驿站,才听说刺客一事。
刺杀发生之后,贺兰子渊一边调集侍卫严加防范,一边置备官渡,打算早日到建康。可是,桃源内的刺客打断了宇文风玥下的打算。
宇文玥你们不好奇是什么人这么急着置本王于死地?
刺杀之人步步紧逼,招招狠绝,宇文玥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
今年朝中官职调动较大,政敌虎视眈眈,企图瓦解武川兵力,他留在朝中自然便于应对调动,可皇上偏偏钦定他出使陈国。宿敌未除,等他出使归来,真不知朝中是何变故。又或者,途中刺杀就在他们计划之中。
官场、战场,皆为变数最大之地,一朝权位显赫,下一刻或许就万劫不复。他征战数年,战场、朝堂宿敌无数。一路跟随而来,等到陈国境内才借机下手,还真是沉得住气。
此时,这小小驿楼看似守卫松懈,但暗处早已布满眼线,只要刺客敢来,便是自投罗网。
只是等刺客吗?不尽然。
那晚,宇文玥想顺原路返回桃源,找到洛末寒,却怎么都再也寻不到那片桃源。回到驿馆,他大费周章地去追查洛末寒的来历,甚至还惊动了武陵郡守。郡守送来了一本武陵百姓的子民簿,可翻来翻去,依然没有查到有关她的只言片语。
不过是碰巧遇见她,不过是与她相识一日,不过是与她作画论琴,不过是与刺杀之人是旧相识——否则,那人怎会熟络到唤她“末寒”的地步?
他不甘心就这么离开。
此时,武陵暑气降了,草木显出极为清爽的碧绿,住几天也合他的心意。武陵官吏热情地招待来自长安的王侯,山珍海味不说,特色风味的小吃也如数家珍地端上,妙舞佳人更是一一进献了来。
只是,宇文玥在江南清歌小调中耗了几日,不仅刺客迟迟不现身,洛末寒也杳无音信,陈国接待官员三番几次派人来,询问他们何时到达建康。到了第十日,他终于决定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