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又收到了亚轩的来信。
我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封信了,总之在校期间我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封来信。在这种快节奏的时代,手写信变得有点奢侈,一封用心的信需要你在一个安静的自习室或图书馆里耐心且认真地写上两三个小时,然后再到邮局里买信封,填写收件人和寄件人的信息等。
我很幸运,因为亚轩每个月的时间里都会有两三个小时是完完全全属于我的。亚轩做事情很认真,写信写不例外。每次他都要花上一些时间和心思去构思这封信到底要写哪些内容以及怎么写才能对我有所启发。不同于亚轩,我写信的时候是一个自由派,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畅所欲言,任思绪自由飞舞,天马行空。在感情传递方面,比起精心的构思,我更喜欢不假思索的自由。或许这就是我和亚轩逻辑方面的差异,他是一个理科生,做事情严谨有条理;我是一个文科生,做事情时不拘泥于条理,更喜欢自由发挥。
我能想象他坐在有着明亮灯光的自习室里,手里拿着中性笔认真地给我写信的样子,一丝不苟,甚为严谨。我想,他这个时候应该是很幸福的,因为他的脑袋和眼睛里面全部都是我。所以,女孩子一定要和满眼都是你的男孩子在一起,这样真的很美好。
你总要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种情侣——除了生死,没有什么可以把他们分开。我知道这话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很可笑,因为世事无常,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定说得准的。但是子非吾,安知吾之情谊?
亚轩于我,并不是简单的伴侣关系。我们俩的关系超出了爱情,更是一种心灵上的不可或缺。
去年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叫《前任3》,听说看哭了很多人。虽然我和亚轩都没有前任,但是抱着一种非常好奇的态度,我们还是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和亚轩一致认为这真的很狗血,因为在我看来所有的分开都是因为不够相爱。自始至终,我都不明白男女主为什么会分开,但是对一些影众来说,这部电影确实打动了他们,可能是因为这部电影刚好就触及了他们的哪个痛点吧。
我和亚轩的爱情开始于初中,其实在那个懵懵懂懂的年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情。我只知道那个时候我们的三观很相似,我们在一起的感觉很美好,那是年少时期的一种真正的心动。我们看似是两个性格不一样的人,但是我们两个人的内在本质很相似,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们俩是一体的。
在好朋友眼里我是一个大大咧咧,活泼开朗的人,但实际上我是一个很喜欢安静的女孩;在亚轩好朋友眼里,他是一个低调内向,非常踏实的人,但其实我知道他的性格里面包含了一些外向和幽默的成分,只是这种成分刚好是被我发现和发掘的。这让我想起了电影《七月与安生》,“七月并不是真正的七月,七月里面住着一个八月。”
有人会问谈恋爱那么久了还会心动吗?我能肯定地告诉你:会,而且比以前更加心动。
和亚轩从确定关系到现在也有六年了,六年里面我们两个不曾出现过一次厌倦,也几乎没有吵过架,反而我们更加迷恋和珍惜对方。我觉得我们的爱情算得上是一种成熟的爱情,我们既可以腻腻歪歪、缠缠绵绵,也能相敬如宾、互相尊重。
我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是可以连马路都不会过的小女孩;我们异地的时候,我们两个都是独立且坚强的个体。我能在你看得到的地方当一个什么都不会,老是犯错误的人;也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努力生活,顽强奋斗。虽然大学是异地恋,但这却并没有对我们的感情造成丝毫影响,相反,它让我们变得更加珍惜对方,也让我们学会了独立生存。
大学里有一种能力很重要,那就是独处的能力。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学习……,这些对现在的我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我不觉得孤独,相反我很享受这种感觉。要知道我在高中的时候是那种每天都要和小姐妹们结伴而行的人,甚至上厕所的时候我都喜欢有人陪着。所以,我很感谢异地恋,是它让我们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去成就更优秀的自己。报考志愿时阴差阳错的失误而导致了大学异地,这或许真的就是上天给我们的一种馈赠。
束后的那个暑假,是我提出来的寄信。我说:“以后我们每个月互相寄信吧,这样我们虽然平时看不到对方,但我们可以根据拿到手里的信想象出对方写信的场景。等大学四年结束后,你拿着我给你写的所有的信跟我求婚,少一封都不行。”你说:“好。”然后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坚持了两年。
一封封从青岛发往芜湖、从芜湖发往青岛的信件记录着我们的爱情,它在诉说一对恋人深切而美好的思念与爱恋。
原此间,每一份温柔都能以美好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