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九点,风电场扩建项目的最终验收会议在办公区的会议室准时开始。
长方形的会议桌旁,项目组核心成员、投资方代表黄子弘凡,以及几位从总部赶来的技术专家均已就座。
鹿鱼和石凯坐在靠近投影屏的一侧,面前摊开着厚厚的最终报告和数据手册。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在桌面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室内空调发出轻微的运作声,与窗外风机隐约的“呼呼”声形成奇特的背景音。
黄子弘凡作为项目协调人,先做了简短开场,随后便将主导权交给了鹿鱼。
鹿鱼站起身,走到投影屏前。
她没有拿讲稿,只是拿起激光笔,神色从容自信。
鹿鱼“各位,西北山区新机位的最终验收数据如下。”
她的声音清晰有力,激光笔的红点精准落在屏幕的图表上。
鹿鱼“所有二十台新机组,并网运行七十二小时,发电效率平均超出设计预期百分之八点三,主要归功于我们对高海拔风力数据的精准获取和应用..”
她依次讲解着机组的运行参数、稳定性测试结果、以及针对山区特殊气候所做的防护措施成效。
每一个数据她都信手拈来,偶尔侧身看向石凯,他会微微颔首,或在面前的飞行日志上快速记录下关键点,那本深蓝色的日志与鹿鱼的蓝色手册再次并排放在一起。
当讲到并网震动阈值调整的依据时,鹿鱼特意提到了石凯协助采集的高空连续风力数据。
轮到石凯补充空域安全评估时,他言简意赅,条理清晰。
石凯“新机群布局对周边低空航线的气流干扰已建模分析,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石凯“这是建议的更新航线图,以及针对不同季节、特别是冬季冻雾天气的飞行注意事项。”
他将一份打印好的图表递给黄子弘凡和总部专家,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得清清楚楚,与他日志上的记录互为印证。
整个会议过程中,两人配合默契。
鹿鱼主导技术汇报,石凯在空域和安全方面提供关键补充。
偶尔有总部专家提出较为尖锐的疑问,两人也能迅速交换一个眼神,由最擅长该领域的人从容应对,彼此信任,互为支撑。
黄子弘凡看着他们,脸上是掩不住的欣赏。
他凑近身旁的总部专家,低声笑着“邀功”。
黄子弘凡“看看,我说什么来着?天作之合。”
黄子弘凡“有他们在,这项目想不成功都难。”
会议最终一致通过验收。
散会后,众人陆续离开,会议室里只剩下鹿鱼和石凯还在整理文件。
阳光斜斜的照了进来,将空气中的微尘染成金色。
鹿鱼长长舒了口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颈,脸上带着圆满完成任务的轻松。
她转头看向正在拉上飞行日志拉链的石凯,笑着感叹。
鹿鱼“总算结束了,比想象中顺利。”
石凯合上日志,抬头看她,目光落在她略显疲惫却明亮的眼睛上。
石凯“是你准备得充分。”
他语气肯定,将日志和她的蓝色手册一起拿在手里。
石凯“数据扎实,他们挑不出毛病。”
鹿鱼笑了笑,没再谦虚。
她收拾好桌上的笔和资料,随口问他的安排。
鹿鱼“你下午还要飞吗?”
石凯“嗯。”
石凯“一趟短途物资运输,送些备件去邻市维修站,晚饭前能回来。”
他说着,很自然的伸手,帮她将滑落到颊边的一缕碎发别到耳后,指尖短暂的触碰到的耳廓,带着熟悉的、令人安心的温度。
石凯“验收通过了,晚上..”
他顿了顿,声音比平时更低沉温和些。
石凯“要不要去补给站?阿姨说今天有刚捞上来的河鲜。”
鹿鱼抬眼看他,他眼神里的邀请清晰而明确。
她心里泛起一丝甜意,点了点头。
鹿鱼“好。”
鹿鱼“不过我得先去把十一号风机那个小异响彻底处理了,早上只是临时固定了一下。”
石凯“我飞行回来帮你。”
石凯接口道,语气不容置疑。
鹿鱼本想说自己能搞定,但看到他眼中那份不容商量的坚持,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化作一个更深的笑容。
鹿鱼“行,那等你回来。”
两人并肩走出会议室,身影在走廊的阳光下拉长。
一个走向停机坪,一个走向风机区,方向不同,心却朝着同一个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