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穿越:这事不是我本心
本书标签: 穿越 

朱棣

穿越:这事不是我本心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质疑。方孝孺殉难事迹目前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奉天靖难记》。至《立斋闲录》成书的成化末至弘治中后期,“诛十族”的说法还没有出现。方孝孺殉难事迹的信息自明中叶以后有增加的趋势,尤以郑晓所记《文学博士方孝孺》 为综合诸多说法的代表。而“诛十族”一说自弘治、正德年间以文本形式出现后,开始被人们引用或重视,但也仅是作为一种说法,并未成为方孝孺殉难事迹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至明末,方孝孺殉难事迹与“诛十族”联系得非常紧密,很少有文献在涉及他的殉难事迹时不谈及“诛十族”的。入清之后,清代官方史书未采行“诛十族”的说法和叙事,但大致保留了方孝孺殉难事迹中的其他信息。此时在民间和私修史书中“诛十族”情节仍然与方孝孺殉难事迹紧密结合且广泛流传。 [134]

通过梳理明代几种主要文献中的方孝孺殉难事迹,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孝孺殉难事迹的记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加入,其中就包括“诛十族”说。综合考量历史和法律、制度文献,方孝孺殉难事迹的叙事演化过程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导致的。 [134]

其一,方孝孺在信奉儒家学说的士大夫心中确实很冤,他践行儒家的忠义,最后死于气节,符合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所以明朝历代均有对其表示同情的士大夫,并随着士大夫政治的兴起逐渐被平反,而平反的过程又促进方孝孺殉难叙事的丰富。其二,方孝孺的持节守义彰显了士大夫的忠义精神,成为后世士大夫的楷模,也成为伸张士大夫政治的精神象征,在启、祯两朝更是成为东林人士的精神榜样。其三,明末关于方孝孺的殉难叙事中均有“诛十族”的内容,入清以后更是广泛流传。正是上述原因的作用,才形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包含“诛十族”在内的方孝孺殉难事迹。故而有学者认为, “诛十族”只是一种传说,并非史实。 [134]

为政争议

消耗民力:

虽然朱棣在位时期,明朝国力达到顶峰,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不可忽略的是,这期间同样存在着社会问题,五征蒙古、 [10] 出兵安南、 [11-12] 以及迁都北京 [13] 等浩大壮举同时也耗费了很大民力。 [14] 尽管朱棣竭力爱抚百姓、体恤农民,减免赋税并赈济灾害,但其仍是好大喜功之人 [118] ,由于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和固有的阶级矛盾,其耗费民力的重大举动为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 [183] ,导致民乱、农民起义时有发生 [182-183] 。永乐十八年,山东地区的自然灾害加剧了民不聊生的局面,爆发了唐赛儿起义。 [177] [182]

上一章 朱棣 穿越:这事不是我本心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