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朱高炽所言,如果不接受兀良哈的请罪,其必直接归附鞑靼或瓦剌等蒙古强部,“将来必为边患”.因此,朱高炽恢复与兀良哈三卫的关系颇为符合明廷实际利益。
鞑靼部
永乐时期,鞑靼实力颇强,因此朱棣晚年数次北征的目标便为鞑靼,希望削弱其力量。虽然朱棣最后三次北伐均未达到直接打击鞑靼阿鲁台部的目的,但阿鲁台畏惧明廷的强大兵力,所以积极寻求和解,故阿鲁台在朱棣驾崩的同年十二月便遣“使者阿卜都剌等贡马。”此对于即位不久的朱高炽而言是极好的缓解明蒙关系的时机,故其在“赐赉有差”的同时,亦敕谕阿鲁台表示愿“宥其前过,令通使往来如故,并赐王及王母彩币表里。”双方由此继续展开朝贡活动。朱高炽抓住这次阿鲁台主动朝贡的机会,缓解了明蒙间不久前险些兵戎相见的危机,恢复了与鞑靼阿鲁台部的朝贡关系。尽管双方之间恢复了朝贡关系,但朱高炽丝毫未放松对边防的重视。在阿鲁台主动朝贡同时,朱高炽敕大同、宁夏、甘肃、辽东、宣府、山海、永平、开平总兵官及备御官“近阿鲁台遣使来朝进马……令通好如故。然此寇谲诈,或乘国有天丧,边境无备,复来侵扰,盖未可测。宜整搠军马,严加堤备。仍令各隘口及烟墩昼夜用心瞭望,谨慎!谨慎!毋致疏虞。”
瓦剌部
朱高炽即位后,明廷对于瓦剌部的策略并未发生较大改变。朱高炽即位之时,瓦剌部忙于与鞑靼阿鲁台争斗。因此瓦剌部对明廷的态度是积极朝贡,韬光养晦。朱高炽亦乐于瓦剌顺服,发展与瓦剌的朝贡活动。如永乐二十二年十二月,“瓦剌贤义王太平遣使选谷歹等贡马”,明廷“赐瓦剌贤义王太平彩币表里,并赐其使选谷歹等钞币有差。”同年瓦剌贤义王太平所属知院阿老丁朝贡之时,道路为人阻隔,朱高炽还“遣人卫送至京”。洪熙元年春正月,“瓦剌贤义王太平遣使者桑右[古]台等随都指挥毛哈剌来朝贡马,命礼部宴赉之。”同年,安乐王把秃孛罗亦派遣其子亦剌恩赴明贡马,明廷“赐彩币表里有差。”因此,朱高炽即位后,仍旧保持着与瓦剌间的朝贡活动。
《明史》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10]
谷应泰:考成祖巡幸顺天,亲征漠北,驾凡五出,年垂二纪。中间大官大邑,虽多启闻,而庶政庶狱,咸就谘决。名为储位,实则长君;名为监国,实则御宇。故人以仁宗之祚短,而予以仁宗之沛泽长也。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