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正宫地位
本书标签: 现代 

福临

正宫地位

李尚英: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他亲政以后不过10年。一方面革除了明朝末年的许多弊政,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满族统治者自身的某些落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以笼络汉族士大夫洗刷关外伧荒,从而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除台湾以外的中国领土的统一。这就为康雍乾时期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福临是清朝开国时的关键君主,在中国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 [2]

王亚英: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在其前人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摄政王多尔衮改革的基础上,参照明制继续进行社会改革。顺治帝的改革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62]

姚念慈:以遗诏十四罪来审视世祖亲政十年的历史,我确信遗诏宗旨与世祖本意全然不符。遗诏的宗旨在批判世祖背离满洲,向化汉族。世祖的汉化改革则是维护清廷的全国统治,同时也巩固满族的既得利益所不得不然。这是遗诏与世祖在政治取向上的分歧,当然,也含有短视与远见、落后与进步的对立。但我认为其意义尚不止于此。世祖的改革徘徊曲折,甚至夹杂着消极结果,较之多尔衮摄政时期,毕竟是在深入、前进。看似缓慢的历史进程,当时却有如狂飙。汉化方向上每迈出微小的一步,人或觉得微不足道,但在世祖,也是极其艰难的。满族入关后施行野蛮的民族征服,使汉族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牺牲。而要克服和扭转这一趋势,不仅要有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无疑也需要征服者付出代价。遗诏将世祖视为本民族的叛逆,就是表达了满族统治集团的切肤之痛。……世祖身上不时流露出征服者的失落。他个人的寂寞悲凉,何尝不是满族奠定中原王朝统治所付出的历史代价。 [63]

顺治帝御制(包含敕修)书籍如下 [64] :

《资政要览》

《劝善要言》

《顺治大训》

《内政辑要》

《人臣儆心录》

《范行恒言》

《御注太上感应篇》

《通鉴全书》

《孝经衍义》

《道德经注》

《万寿诗》

《御注孝经》

《表忠录》

《内则衍义》

《易经通注》

《劝学文》

《唐诗五七言》

《顺治遗诏》:实为顺治帝的“罪己诏”,主要起草者是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共罗列了十四条自己的罪过,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渐染汉俗,宠汉抑满等。 [65]

轶事典故

福临亲政初期即认识了天主教耶稣会士汤若望。福临亲政后,汤若望的地位迅速提高,顺治十年(1653年)三月赐名“通玄教师”,顺治十二年(1655年)授为通政使,顺治十五年(1658年)诰封光禄大夫,秩为正一品。最初,福临因母亲孝庄文皇后称汤若望为义父,而称其为“玛法”,即汉语爷爷之意。在频频的接触中,福临深为汤若望渊博的学识与高尚的品德所折服。对各种知识都感兴趣而又好学的福临,向汤若望请教有关天文历算、社会人生等各种问题,他总是以获得新鲜的知识而感到惬意,并愈加尊敬汤若望。

上一章 福临 正宫地位最新章节 下一章 福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