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正宫地位
本书标签: 现代 

明仁宗

正宫地位

永乐十二年(1414年)九月,朱棣第二次北征,命黄淮、金问、杨士奇、杨溥等辅助皇太子监国。朱高煦抓住这个机会“日夜谋嫡,复造飞语,动摇监国,并中伤黄淮等。” [46] 朱棣因此以“皇太子所遣使迎车驾缓,且奏书失辞”,说:此辅导者之不职!遂徵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黄淮等。” [47] 随后黄淮、杨溥、金问受到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联合参奏下狱。 [23] 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棣改赵王朱高燧封国于彰德,又改汉王朱高煦封地为青州。朱高煦依然不愿离开京城之国, [24] 上疏称“愿留侍左右,不欲之国。”为此朱棣怀疑朱高煦的行动。朱高煦被迫前往山东之国后,怨气冲天,依然不知悔改。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月朱高煦还南京,其不法之事被揭发,差点被贬为庶人,朱高炽哭泣为其求情,才得以幸免。 [25] 永乐十五年(1417年)封国迁到乐安,朱高煦仍密谋夺嫡。朱髙炽多次写信规劝依然无效。但由于朱高煦被驱逐出了以京城为中心的明朝政治中心,其野心得到了有力的遏制。 [26]

监国理政

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明成祖认为:“统御之初,己升北平为北京,今四海清宁,万民安业,国家无事,省方维时,将以明年二月巡幸北京,命皇太子监国。” [48] 随后其与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北上,命皇太子朱高炽监国,命吏部尚书兼詹事蹇义、兵部尚书兼詹事金忠、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辅助监国。随后于经过了近一年的准备,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至七月,明成祖第一次亲征蒙古。十一月,朱棣返回京师,太子监国期结束。 [49] 此次监国时间为一年又十个月。朱棣在第一次命太子监国前,召集金忠、蹇义、黄淮、杨士奇等四人称:“居守事重,今文臣中留汝四人辅导监国,若唐太宗简辅监国必付房玄龄等。汝宜识朕此意,敬恭无怠。”巧角保这些大臣能够纠正朱高炽施政中的错误,保证正常的政治秩序得以施行。

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朱棣第二次巡幸北京。命皇太子朱高炽监国,皇太孙朱瞻基随行,又命兵部尚书金忠、学士黄淮、谕德杨士奇、洗马杨溥辅助皇太子监国。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至六月,朱棣第二次亲征蒙古。九月,朱棣回到南京。这次监国时间长达一年又九个月。

永乐十五年(1417年)三月,朱棣第三次巡幸北京,命朱高炽监国, [33] 命尚书蹇义、谕德杨士奇、侍读兼赞善梁潜辅皇太子监国。由于北京宫殿基本修缮完毕,因此明成祖抵达北京后遂再未返回南京,并决定自永乐十九年(1421年)起改北京为京师。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朱棣将朱高炽及群臣迁至北京。

上一章 明仁宗 正宫地位最新章节 下一章 明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