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88]
党项人多住毡帐。定居的屋室,只有有官爵者才得覆瓦。建国前后,大批汉人工匠来到夏国与党项工匠一起,修建了宫殿寺庙。皇帝陵墓也具有很大的规模。1972年清理的夏王陵八号陵(它被推断是夏神宗遵顼的陵墓)由阙、碑亭、月城、内城、献殿、灵台、内神墙、外神墙、角台等建筑组成。它们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展开,严格地遵从了唐、宋建筑的格式,但也显示了党项的某些民族特点及其他民族葬俗的影响。现存天祐垂圣元年(1050)建造的承天寺塔(在宁夏银川)和天祐民安五年(1094)重修的凉州护国寺感应塔(在甘肃武威),虽经后世重修,仍现当时建筑的宏伟。 [72]
甘州卧佛寺的大卧佛,体形魁梧,仪态庄严,是雕塑像中的杰作。夏王陵区出土的石马,通体圆雕,神态生动。王陵碑亭遗址发现的石雕人像的造形奇特,线条粗壮,面部和肢体都突出地表现出强力感。在同一地区发现的已残损的竹雕上,有庭院、松树、假山、花卉和人物,布置适宜,形态优美。 [40] [42]
科技编辑 播报
医学
在医学方面,在党项时期,医学知识十分匮乏,百姓迷信鬼神,大多向神明求医。 [89] 在立国后,积极吸收宋朝的医学与药学,并且出版《治疗恶疮要论》等医学著作。《千金方》、《神农本草》等汉人医书传入夏国。夏国统治者还多次向金朝请求医药。 [68] 并且设有“医人院”,在政府机构中属“中等司”。西夏人对病理的认知大多分成血脉不通、 [90] 传染、 [91] “四大不和”(地、水、火、风)等观点, [92] 其中四大不和是缘自藏传佛教的说法。由于西夏本身医学不如中原的朝代,所以一些疑难病症无法医治,只好求助于宋朝或金朝。例如夏仁宗时,权臣任得敬患病,久治不愈。所以夏仁宗派使者向金朝请求医疗支援。 [93] 夏桓宗时,其母患病,也派使至金朝求医。 [94] 这些都表示西夏医学不如中原的朝代。 [68]
1971年在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文药方残页里,有治疗伤寒病的药方,药物有牛膝、椒等,明显地反映了汉族医药的影响。 [68]
历法
党项人中,沿袭古代北方民族的习惯,以十二生肖纪年;藏历对他们有着明显的影响。宋朝每年要向夏国颁发新历,在夏国行用。西夏建国前,党项人患病,便延请巫师驱鬼,或把患者迁避到另一间房内,以图躲避灾祸,叫作“闪病”。 [68]
天文
在天文气象方面,主要是学习宋朝的天文与历法。西夏人设置司天监以观察天文,并列有分析、解释天文的“太史”“司天”和“占者”以分析天文。在骨勒茂才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天相中》有详细地记载对天文星象的记载。例如将天空分为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等方位,每个方位设有7个星宿。
气象
在气象方面也有详细的分析,例如风有和风、清风、金风、朔风、黑风、旋风;雨有膏雨、谷雨、时雨、丝雨;云有烟云、鹤云、拳云、罗云、同云,等等。历法方面,西夏至公元1004年才自北宋获得《仪天历》,这是西夏第一本历书。立国后,设“大恒历院”的机构掌管历法的编制和颁行。西夏历书采用番汉合璧历书与宋朝颁赐历书两类,其详细情形仍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