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前,她接到姨母的电话,语气里带着喜悦和一丝担忧。韵书大学刚刚毕业,正要找工作呢。
“婉婉,你知道的,韵书这孩子单纯,去临城找工作,我实在是不太放心……”姨母欲言又止。
苏婉几乎是立刻做了决定。“姨母放心,让韵书过来住我这里就好。”
那是她母亲去世前留给她的,如今,她已搬入段家老宅,公寓空置。
让表妹住过去,正合适,既能让姨母安心,也能让初来乍到的韵书有个安全的落脚点。
她立刻联系了韵书,并将钥匙寄了过去。
表妹姜韵书性格开朗活泼,对苏婉这个表姐更是亲近。自从住进公寓,隔三差五就会寄些包裹过来。
有时候是姨妈寄给韵书的老家特产——几块手工做的腊味、一盒点心;有时候是韵书逛街看到觉得适合表姐的小饰品、一束新鲜花材;或者干脆是她自己烤的饼干、做的小蛋糕。
包裹不大,东西也谈不上昂贵,那份被惦记着的感觉却如细细的暖流,一点点熨帖着苏婉在段宅积存下的清冷与孤寂。
每次打开韵书的快递盒,看到里面用心的小纸条,苏婉总能感觉到一丝久违的烟火气和被亲人关爱的暖意。这暖意支撑着她,在这座空旷华宅里的每一个清晨和黄昏。
……
这天,难得的休憩时光,整个段宅似乎也比往日多了一丝松弛的气息。
苏婉捧着一本书,坐在客厅巨大的落地窗边,任阳光懒洋洋地洒在身上。
她穿着一身舒适的米白色羊绒家居服,长发松绾,神情宁静。
书看了几页,心思却并不在字里行间。她在想,今天可以做点什么不一样的。学厨的张妈今天也休息了,也许可以试试自己下厨?
就在这时,玄关处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苏婉闻声望去,只见段景梧单肩挎着背包,内里一件简约的白T,脸上带着运动后的红晕,神采飞扬地走进来。
段景梧——段景樘同父同母的弟弟,也是老爷子晚年得子最为宠爱的幼子,不过二十岁,在读大学。
他平日里并不住在主宅,而是在学校附近拥有一套设施齐全的高档公寓,学业繁重加上住校外的便利,他回大宅的次数并不多。
算起来,苏婉搬进来后,见到他的次数也不过七八回。
不得不说,段家的基因确实强大。
段景梧眉宇间与段景樘有六七分神似,轮廓深邃,鼻梁高挺。
只是相较于段景樘那早已被商海沉浮淬炼出的深沉冰冷、棱角分明的成熟与距离感,段景梧的脸庞依旧带着未褪尽的青涩。
那双眼睛也大不相同。段景樘的眼神像终年不化的冰山寒潭,深邃难测,而段景梧的眼中却总是跳跃着光,明亮、纯净,充满少年人特有的朝气和好奇。
他学习拔尖,性格更是与他那个冰块般的兄长截然相反,阳光开朗得像个小太阳,待人接物自然而带着一种未经世故侵染的温暖善意。
虽然接触不多,但每次段景梧回来见到苏婉,都会笑容满面地主动喊一声“嫂子”,态度自然亲切,没有刻意的套近乎,也没有因为她的外来者身份而有丝毫的轻慢或探究。
这份简单的、发自内心的善意,在这个疏离的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如同一阵微风,吹散了苏婉心头的部分阴霾。
让她在这座冰冷的宅邸里,感受到一丝微弱的联结和人情的温度。
她渐渐地把这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当成了可以亲近的“弟弟”。
此刻,段景梧看见窗边的苏婉,立刻扬起一个灿烂的笑容,挥手打招呼:“嫂子!”声音清脆,充满活力。
苏婉也回以温婉的笑容:“景梧回来了?节日好。”她放下书,关切地问,“午饭吃过了吗?想吃点什么,我让厨房准备一些。”
“吃过了吃过了,学校门口和同学解决的。”段景梧步履轻快,一边换鞋一边说,“我先回房间了。”
看着他上楼的背影,苏婉心里那点寂寥仿佛被驱散了一些。这个家,终于有了点人气儿。
她起身去了厨房,看到早上王叔送来的新鲜水果已经洗好放在水晶碗里,有樱桃、草莓和切好的蜜瓜。
她端着果盘,也跟着上了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