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啊,本王得知陛下患重病了,你觉得本王和王叔平秦王联合发兵……(篡位)的话,能不能成功啊?”长广王状似认真紧张地问道,把一个沉迷巫师占卜的封建迷信王爷表演的淋漓尽致。
巫师神神叨叨地占卜完毕后,沉吟道:“殿下,您与平秦王并不利起兵。”
高湛一拍手,看向高归彦,后怕道,“哎呀,王叔啊!巫师说了,我们不利起兵啊!要不然,咱们还是别举事篡逆了,侄儿就一条小命啊!可得小心着呢!”
高归彦满头黑线,虽然他不信什么神神鬼鬼,但是看着侄儿长广王如此深信不疑的样子,还有巫师占卜像模像样的,他心里也嘀咕。
为了让高归彦放弃撺掇他造反的念头,高湛还状似庆幸道,“方才王叔来之前,族侄高元海来给本王送了一封信,说起来,高元海那小子也在给我说,此次并不支持咱们叔侄举事,方才本王也没有放在心上……看来高元海还真有一二智谋啊!”
高归彦也认识有高元海,因为他曾经想去当和尚的事在高氏子弟里还算有些名气,有些才学,而且他镇守晋阳,也许看到了一些他没注意到的东西。
他想了想,没有长广王,他自己上蹿下跳的肯定不能成功啊。
于是才未举事篡逆。
*
皇帝神志稍一清醒,他就想起自己一旦死后应该由谁来继承皇位的大事。
本来已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储,但细细一想,又有些心惊肉跳:“我欺负高殷年幼势单,杀君篡位。谁又能保证我死后,长广王高湛不会把我的儿子杀了,自己当皇帝呢?何况高湛并不是那种仁义之人。”
高演一直觉得九弟不简单,抚养出来的侄子高孝瓘在文宣皇帝那里就挂上号的,高洋特别喜欢高孝瓘,后来还单独封他为王,还给他赐了出身名门的荥阳郑氏女为王妃。
高湛的嫡长子明明和他的太子百年同一年出生的,两人差不了两个月,但高绰却比高百年聪明。明明他高演比九弟聪明啊,为什么侄子比儿子看着更有出息呢。
高湛小时候就能和小青梅王妃玩耍的时间学会了柔然语……学会一门外语很容易吗?废帝高殷连鲜卑语都不会。难道他真的就没有学鲜卑语的条件吗?就算李皇后愚蠢,但支持他太子登位的就没有聪明人注意到吗。
一桩桩一件件,长广王藏得很深啊。
斟酌再三,他觉得改立皇储才是万全之策。
于是打算另立高湛为皇位继承人,即皇太弟。
元皇后此时心情很复杂,
她一边担心感慨皇帝老公快要驾崩她马上就要守寡了,一边感叹自己晋级的是不是有点太快了。说实话,她蛮喜欢当皇后的,还不想早早地就当太后。
她还没有宫斗够呢!
“本宫”多好听啊,她还不想自称“哀家”……哀家哀家,听着就觉得可怜啊。
元皇后根本没有想过,皇后她已经做到头了,她根本不可能做太后。
她已经忘记了她老公是从哪里得到的皇位了。
高演不就是从十六岁的侄子手里抢的皇位吗?难道元皇后生的太子高百年,一个才五六岁的小娃娃,还能做皇帝?!岂不荒唐!
若她不怕主少国疑,那最起码隔壁的北周可是连续几代皇帝都是太年少就成了皇帝了,她总不会不知道吧?宇文家的不就因此被权臣把持了朝政,一不小心,小命呜呼。
皇帝赶忙令人去邺城将长广王请来,他有大事要交代!
他,他一定要亲耳听到九弟的保证!
虽然他有点不相信新帝会否留下百年的性命,但百年才六岁啊,他还是个孩子,他当太子才多久呢?他什么多不懂啊!对九弟不会有威胁的!
他只希望九弟千万千万不要学他,杀侄子真的,真的一点都不好!
这是不对的!
他就是前车之鉴啊!!
希望以后的皇帝能引以为戒!
——
皇建二年十一月,高演诏令长广王高湛继承皇位。
晋阳宫
长广王一身戎装,身后有一个俊美的将领落后长广王一步带着一队士兵前来,一路行来,那些保护皇宫的士兵将领都好像视而不见。
高湛心里沉了沉,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然他是奉诏前来见皇帝最后一面的,但是他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生怕六哥突然为了太子高百年顺利继位而杀他,于是为了自己的小命,他特意将大侄子兰陵王高孝瓘叫来,让他率了一队士兵前来。
“长恭啊,保护九叔我这个重要任务就交给你了啊。”
兰陵王认真严肃的点点头,“九叔你放心吧。长恭在,九叔在!”
“呜呜呜,真是个好孩子啊!”
长广王好感动的,心想等他当上皇帝后一定要重用这个大侄子。
有内监连滚带爬的跑到高演的床边,吓得哆嗦着道,“不好了,陛,陛下!长,长广王带着好多穿甲士兵前来了,对了,还,还有兰陵王也来了!”
高演很淡定的躺着,“哦,步落稽来了啊。”
至于兰陵王,他直接忽略了。兰陵王就是步落稽抚养大的,两人早就在外人看来是比寻常叔侄还要亲近的。
不过,他还是有些复杂,步落稽果然如他所想的一般,深藏不露。
他之前怎么把兰陵王给忘了呢!
兰陵王可是曾随他高演去草原打过库莫奚的啊,当时他不是早就领教过了兰陵王的军事天赋了吗。
亏得他还一直防备九弟可能会和平秦王勾结在一起。
这些日子还令人时刻关注平秦王。只是侍卫给他回报,平秦王在他摔下马当日出发去了一趟邺城长广王府,而后,没多久就离开了。
当时听到侍卫如此给他说的时候,他心里还咯噔了一下,还以为两王要合作起兵了。
平秦王回到晋阳后,他当然要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令人暗中监视着才能放心一二啊。
高归彦老老实实的,倒是兰陵王居然也会参与这种事了……
“罢了,告诉他们,将武器放下,放长广王等人进来吧。”高演一叹,本来他就不是要取九弟性命的,何必再打起来呢。
于是长广王带兵前来皇帝的宫殿没有遭到任何阻拦,一切都顺利的不可思议。
自从皇帝先是被“鬼”吓唬,又从马上摔下来后,他的心理身体都很疲惫。
但他真的很不甘心啊!
大哥高澄活了二十九岁,二哥高洋活了三十四岁,他今年才二十七啊!
他之前还感慨大哥死的太憋屈了,居然在成为皇帝之前夕被人杀了,恐怕即便是到了地下也很憋屈吧;二哥应该没啥遗憾,除了太子有些软弱,临终前几次放不下太子;
前面两个哥哥一个是北齐的司马师,一个是北齐的开国之君,却都短命的很,最后反而便宜了他常山王高演!
他也有大志啊!他多么想当一代明君啊!
他不像大哥那么好色,不像二哥那么暴虐,他多么能听得进大臣的意见啊!为什么老天如此不公呢?
难道这真的是报应?因为他抢了高殷的皇位?可是,这一切不都是皇帝他们先要取他的命吗?
君要臣死,臣一定就要老老实实的等着死吗?
不!他高演不服!
长广王进殿时,身后俊美的兰陵王紧紧地不错眼的跟着,生怕殿内有什么埋伏,“他一定要保护好九叔!”
“臣弟参见皇兄!”
高演在床上还没瞎,能看见九弟即便行礼时也没有将刀放下,手里依然紧紧地握着刀。
好似只要他不把皇位交给他,长广王就敢当场解锁残暴模式!直接将他和妻儿们砍死。
高演闭了闭眼,令内监将早已准备好的圣旨拿出来,“长广王接旨!”
高湛等人跪下接旨。
内监压制住心里的恐慌,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长广王为皇太弟,人品贵重,……可堪大任,当为新君……望皇弟能善待百年等侄儿,朕不胜感激!钦此!”
长广王起身,看着床上即将离世的高演,心情复杂,眼泪汪汪,“六哥……”
人啊人,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明明还是常山王的时候活蹦乱跳的,当大丞相的时候也是意气风发,怎的当上皇帝就……
这才有两年吗?两年都不到啊!
“步落稽,六哥只有一事相求。”
“六哥这说的哪里话,弟弟怎么能让哥哥求呢?六哥请说。”
“皇位,六哥可以交给你。”
“六哥……”
高演打断道:“你听我说完!”
“百年,百年才六岁,就和仁盛(高绰的字)一样大的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答应六哥,封他个王爵,让他做个闲散王爷就好。好好对待我的妻子儿女,千万别学我。好吗?”
高湛流着泪,“好,六哥,我答应你。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侄子的。”
元皇后得知新帝不是她儿子百年而是邺城赶来的长广王,都傻眼了。“陛下啊!百年难道不是亲生儿子吗!你好狠的心啊!”
高演:你个大傻子,头发长见识短的婆娘,这就是我高演对女人没啥兴趣的原因!你有那保住皇位的本事吗?宫斗都斗不过一个毛夫人,亏朕还为了你的小命求九弟善待你,呸!
高演生怕九弟忘了他答应的事,还又给高湛写了遗书一封:“我死后你要好好对待我的妻子儿女,千万别学我。”
而后说完不久,皇帝高演便溘然长逝,终年二十七岁,葬于文靖陵,谥号“孝昭皇帝”。
……
孝昭皇帝于政治,经济,以及外交上皆有所功绩。
比如政治上,高演即位后,立即大刀阔斧,整顿政治秩序。他下了一系列诏令:官奴婢六十岁以上的一律豁免为自由人。廷尉、御史中丞等执法官必须以法量刑,徇私舞弊者处以死刑。
国子监可广招学生,讲习经典,设置官员,进行督课。
为了及时了解民情、反省自己,高演特意命令一些大臣如尚书阳休之、鸿胪卿、崔劫等人,可以随时径直进入高演寝宫,
讨论历代礼乐、职官、田市、征税和政治得失,逐一分析哪些不合于当代,至今还在沿袭的;哪些是自古以来就有利于天下,但如今已经消失了的;哪些政策得当,哪些不得当。这些大臣和高演商谈起来,总是天一亮就进宫,天黑才出来。
经济上,则是解决了年旷日久的粮食危机。
外交上,高演执政时期,北齐反而比北周强盛。虽然北齐拥有强于北周的实力,但高演认为当时北齐急需的是稳定、建设,而不是去拓地夺民。因而高演执政时期偃兵息武,与四邻各国基本上处于和平状态。
哪怕是军事上,也不忘高澄,高洋二位领导人的尚武传统,谁不能打一下异族都不好意思自称高家人。
总的来说:孝昭帝高演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注意民生问题,释放奴隶,大力屯田,广设粮仓,有效解决北齐粮食危机。同时依法量刑,大力宣传汉文化。亲征北讨库莫奚,北出长城,退敌千里,文治武功兼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