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自留地:读书笔记,心情随记,自配图
本书标签: 轻小说 

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

自留地:读书笔记,心情随记,自配图

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

一、让自己警惕的一句话

在我的印象中,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没有什么比一身才华而一事无成的人更常见了。”

我知道这句话应该有很多年了,时常警惕自己,每当别人介绍我时说我“很有才华”、“才华横溢”的时候,在虚荣心满足的同时,总很隐隐忧虑,我都会自问,“我的成果在哪里呢?”

是的,我的成果是什么呢?

如果你没有成果,你怎么说你有才华呢?

这两年,经过一些创业之痛后,我在想问题在什么地方?

问题是在于你追求的是什么?什么是你认为更重要,你是追求才华还是追求结果?结果也就是成果。

二、德鲁克犀利的观点: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中,德鲁克尖锐地指出:“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

什么原因呢?

德鲁克直接回答了问题,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他们也不知道,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

问题就非常明白了,你有才华,但是没有有条理的、有系统的工作。

德鲁克进一步指出,相反地,在每一个机构中,总会有一些极为有效的勤勉之士,当别人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一般人常误认为忙碌就是有干劲的表现),那些有效的勤勉人士却像童话“龟兔赛跑”中的龟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率先到达目的地。

有一句土话,是关于农村种地的俗话,叫做“不慌不忙,不少打粮食”,“打粮食”指的是“收获粮食”。相反,农村里会说另外一种人,“看他,能得不轻,打不了多少粮食”。说“能得不轻”所指的这种人,多是表面上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在种地方面不够踏实。

按照德鲁克的观点,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这个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也许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做法相应。

三、巴西著名足球运动员德尼尔森

我在网上搜了搜相关一些案例,看看能有什么类似的观点。

在《启迪与智慧》中有这么一篇文章,题目是《有太多才华横溢的人终其一生都一事无成》,是关于巴西著名足球运动员德尼尔森的。

文章的内容如下:

德尼尔森是巴西著名足球运动员,在他刚出道时,因脚下技术出众,善于在过人时做“踩单车”的假动作迷惑对手,而被誉为“盘球大师”,其名头甚至盖过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另一名巴西足球明星“外星人”罗纳尔多。由于德尼尔森有着令人惊叹的眼花缭乱的精湛脚法,他被天价转会至西班牙皇家贝蒂斯队,创下了当时的世界转会纪录。

在大家都认为德尼尔森将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时,他在西班牙赛场上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虽然他在球场上能跳出赏心悦目的梦幻舞步,却少有漂亮的传球,在足球场上,他的队友都经常成为观众,观看他一个人的表演。结果在对方球员的围追堵截下,球很快被抢到对方的脚下。德尼尔森带给球队的已不是胜利,而是灾难和失败!虽然他的个人技术几近完美、无可挑剔,但在巴西国家队,他只能沦为替补队员,出场机会少得可怜。他的花哨但不实用的“脚下活”成为别人的笑柄。

我们周围,有太多才华横溢的人终其一生都一事无成。他们把自己的尴尬处境归结于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实际上他们的困境正是自己造成的,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只有一条:他们眼里只有自己,而从不愿意为别人“传球”。

以上是原文的摘录,在企业中,假如我们有这么一个人才,我们该如何办?

四、《道德经》智慧: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网上有这么一篇文章,题目是“《道德经》智慧:很多人奋斗半生却一事无成,只因不懂这四字真言。”

在《道德经》内有一句名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大意为:天下的难事,必定是从容易的地方开始着手,天下的大事必定从小事开始做起。

在美国,西尔斯公司董事长裘利亚斯·罗山在世时,有人问他是如何取得事业成功的,他的回答是:“如果我是一个柠檬的话,我就只想着如何做柠檬水。”

将目标定小一点,垫垫脚能够达到,你才有完成目标的动力,然后一段接一段,漫长如马拉松的距离,对你来说也不过是一段段你可以坚持下去的距离之和。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这种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放弃每一件小事,最终成就大事。

19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的人生飞跃也可以用老子在《道德经》中“能成其大”里提出的观点验证。

法拉第出生贫寒,早年辍学,13岁时借助送报装和订书籍的机会接触自然科学,并产生了强烈兴趣。甚至萌发了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当这个梦想第一次出现在他脑海中时,他觉得自己在痴人说梦,但经过一番思索后,他觉得自己对科学感兴趣,未必一定要成为科学家,尽其所能往前走就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好。

他挤出一切时间学习自己装订的书籍,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籍实验,将自己的小阁楼变成了实验室。

这样过了8年,他得到一个机会,物理学家戴维招募科研助手,法拉第虽觉得自己机会不大,但抱着走到哪算哪的想法也去面试,可惜他装订工人的身份不被允许面试,除非得到戴维的同意,还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法拉第选择去找戴维求一个面试机会,正是这样的精神,法拉第得到了面试机会,最后凭借自己8年的坚持,从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最后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梦想,真正成为了大科学家。

五、任正非的故事

曾经有一名刚到职的新员工,刚到华为,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任正非作了如此批复:“此人如果有神经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员工最重要的还是要先做好本职工作,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思“宏伟蓝图”,做“天下大事”上面,作为一名新员工,脚踏实地,才更容易创出一片天地。

在创建华为之初,任正非秉持着踏实的原则,不走邪门歪道,不做偷工减料,终于做出了一批质量又好又便宜的交换机,客户看了很喜欢,华为的第一笔大生意成交了。就是任正非的坚持下,华为才开始步入正轨,人生得到新的发展机会的任正非此时更加老练和成熟,更加把踏实谨慎的作风引领到华为的各个层面,很快华为的一个个拳头产品连续出现,华为也依靠着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逐渐走向世界,慢慢的发展到了今天的华为。

人生起起落落是正常的,但是很多人自然认为到了40岁应该就该稳定发展,再干几年就可以颐养天年了,也该放松要求。但是任正非现在已经75岁了,40岁起步的他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依然在第一线奋斗着。敢于面对风雨,但也要脚踏实地,谨慎小心。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任正非的地方。

六、德鲁克的答案

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

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七、结束语:人生如莲

用中国本土最大的咨询集团和君咨询的一句名言做一个结束语:

人生如莲,成功是浅浅地浮在水面上的那朵花,而决定其美丽绽放的是水面下那些看不见的根系和养分。莲花初绽,动人心魄,观者如云,岂知绚烂芳华的背后是长久的寂寞等待。

我们太在乎成功,往往全部心思都专注于水面上看得见的花朵,却疏于去关心决定这个花朵盛开还是枯萎的水面下那些看不见的根本,根和本!当我们思考如何走向成功的时候,必须懂得沉潜,沉潜到人生的水面下去,君子务本!

成功应该是水到渠成、水滴石穿,而不能依靠激情燃烧或轰轰烈烈的拼搏和冲刺。真正的事业远行者,必须回到生活常态和朴实无华上来,把对理想的追求、志向的落地、底蕴的蓄积、胸襟气度的养成等等,转变为一种天长日久、平淡如水的生活常态。然后,成功就会在不远处或远处等你。

-TheEnd-

作者|周穆文

上一章 平淡是有条件的,你根本不具备。 自留地:读书笔记,心情随记,自配图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一生最大的财富是时间与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