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自留地:读书笔记,心情随记,自配图
本书标签: 轻小说 

一生最大的财富是时间与才华

自留地:读书笔记,心情随记,自配图

她,34岁,第6年5点早起上班,她常说一生最大的财富是时间与才华

在朋友圈,我经常会看到霞姐发布每天早上几个同事,精神饱满地工作的照片图,起初我并没有在意,后来她频频发布,关注多了,我很好奇:天呐,这是怎样的一波人,能每天早上5点上班,想想寒风刺骨的冬天,漆黑的凌晨,昏黄的灯光,空无一人的大街……他们是怎么有动力去上班的呢?

当然,霞姐曾是一名高校教授,如今也是非常出色的时间管理达人,在时间管理路上一直努力地践行,有知行合一的力量。

但今天,我想跟你聊聊如何高效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

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

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

首先,第一步,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

我以前也学过一点时间管理体系,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庞大的领域,当然我也仅知皮毛而已,比如网上我们常见的时间管理派别,比如GTD理论、时间统计法、四象限法、子弹清单、番茄工作法、晨间日记等等。

在平时的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用番茄工作法和子弹清单是最多的,日常是可以的,但时间管理还需要配合更长焦距的月度、年度、终生目标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一同来做。

在时间管理的维度中,还要建立好你的职业生涯管理。如果仅仅控制好了时间,可是完成什么事,什么目标,具体实施步骤等等,如果这些都不确定,自然时间控制也会是迷茫的。

我理解的是时间与事(职业的事、人生的事)是要配合成一个体系。

我记得,柳比歇夫在《一生的时间》里介绍过“时间统计法”,要求你事无巨细地把每天中每个时间段,甚至精细到每分钟的安排都记录下来,如果你是一个健忘的人,你可能坚持不了一天就放弃了。

所以,有些理论,有些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

归根结底,学习时间管理,掌握多少理论方法,会用多少工具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根据你的能力、需求和现状选择适合的时间管理方法组合,形成你的时间管理体系。

你也不妨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你是谁?你准备干什么?你具备什么能力?

你想怎么干?准备学习什么技能和方法?遇到困难后怎么去应对?

学习时间管理最终的目的也就是提升自我,至于如何提升呢?当然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才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步,制定计划分两步,拆分项目、拆分任务。

举个例子,比如你要完成一份10000字的报告,首先你要拆解,分几个主题板块,板块下面再分几个方面,由什么来支撑这些方面内容,里面是否需要一些具体数据、金句、故事、案例等等。那这些内容,分别在什么时间来完成?

自己可以做一个表达出来,一步一步来填充上,你会发现只要你把时间控制好,内容在规定时间内达成,大体上就不会差很多。

比你茫然地东干一下,西找一下,一会刷刷微信,一会去看看视频,这些有效率多了。

当然,我举例的比较简单,放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预留出查询、请教领导、同事支援等这些时间;

同时,任务完成,也会遇到风险啊,风险要如何规避,或降到最低值,是不是要准备一下B方案,C方案,这些都是需要在考虑之中。

第三,每日清单很重要

清单,是指你每日要做的内容,每日完成的好,然后一天天汇聚到最终的效果。

你可以找到记录工具,比如手机上的记事本、笔记本、手账或印象笔记等等这些辅佐工作,这些工具都有现成的模版,套用进去就好。

你可以:

(1)写出所有要做的事情;

(2)按重要程序排序;

(3)摘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先完成;

(4)定期反馈;

然后每周每月按时回顾一下目标、项目、任务,集合完成清单再做一次总结,了解任务完成的情况,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简单总结一下,管理好你自己的行为,明白你想要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哪些工作完成后提高个人收益;确定目标之后,找到可以完成目标的方法,你可以通过制定计划、评估时间、每日清单、定期反馈等四个步骤来达成。

其实,就是想,敢想,有自己的目标,然后去做,有方法有策略去做,最后一定是思,你得反思、改进,然后再提高。

(1)说说TOdolist,也就是准备去做的清单。

我以前有个下属,列的非常详细,比如买设计用的某某图样和纸材料,第二是做出下阶段热销推广的初稿,第三是去印刷厂盯小样,现场调整颜色等等。

你会发现,这三个任务,有难有简单,性质完全不一样。第二个是最复杂的,你要搜集素材,你要找风格,你要拼图设计,你还需要文案同事配合,你还要多设计几款风格,这些都需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

针对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在Todolist清单中,把第二项任务拆解开,比如找图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具体设置需要多长时间等等。

这样你的大脑就不会产生,“你看,这项任务这么难,那我先做简单的好了,那这一项难的就拖着好了,往后再做……”

(2)工作分为专注性工作、非专注性工作。

专注性工作,要求你头脑特别清醒,比如早上刚起来时,你可以完成一天中最难的工作。

有数据表明,上午的时间价值是晚上时间价值的4倍。

有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到疲惫的是,对这个任务失去了新鲜感,假如你做工作就像打游戏通关一样,相信你,肯定会上瘾,乐此不疲啊。所以,当你感到疲惫时,你应该及时切换大脑,去思考别的工作,或者喝杯咖啡,放松一下,等大脑缓解、休息了,你再重新回到工作中,你会发现你的思路特别清晰。

(3)花时间进行自我投资

比如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专业技能、工作技巧或者仅仅是兴趣上的深层次探索,自我投资可以帮助你实现循环式的自我成长。

就拿主动看书和刷电视剧来说,你主动看书,是主动输入内容,带给你思考和启迪,当然要读经典书籍;但你刷电视剧,你会比较单纯地陷入剧情想象,并没有达到自我投资。

当然,你说我看电视,我记下了金句啊,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情的好的处理方式等等,也算是自我投资,这样说也没问题,看你内心最中的要求值是多少了,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

在这里,我想提一下“心流”,“心流”这个概念是指人们普遍在工作时,出现心流的概率是54%,大大高于休闲时刻的18%。比如你有明确的目标、反馈、游戏规则与挑战等等,这些能让你更加容易投入、全神贯注,直至忘我。

比如,完全沉浸,全神贯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当中,别人喊你好几遍,你一点都没有听到。

比如,感到狂喜,脱离日常现实中,感受到一种喜悦的状态,我周围就有小伙伴写着稿子,自己能把自己感动哭了……

比如,内心清晰,知道接下来自己该做什么,并知道如何完成得更好;

还有,比如力所能及,自己的技能完全匹配所从事的任务;

还有,宁静安详,毫不担心自己,甚至丧失自我察觉,跟上面我说的第一点很像;

有的人太投入了,下班时间到了都未察觉,感叹着怎么时间过得这么快;

还有,就是有内在动力,不问结果,跟着内心一直往前拼搏。

这个跟我朋友每天5天上班,不得不让人惊叹,怎么能这样早,还能这样自律呢?

其实这几年,我也遇到过很多小伙伴,每天早上5点跑步,就是常年跑马拉松的那种,如果不是大雨天气,基本上都会看到他在朋友圈打卡,没有一天落下,真的是自律到极致,让人无尽的感叹。

还有小伙伴,早上5点多起来,写作,每天写作2篇文章,从来没有间断过,我有一阵子也想这样逼迫自己一把,结果呢,坚持了有半个月,实在是熬不动了,在内心总有一个小人告诉自己:人生苦短,该歇且歇,于是就又埋头睡觉了……

在李开复老师的答复中,他提到了几个建议,值得我们学习一下:

(1).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

这个我在上面也提到过,目标很关键,切实可行,还有理想与追求的。

李开复老师提到,发现他的“生产力”和他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

如果面对他没有兴趣的事情,他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但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他可能会花100%的时间而得到200%的效果。

比如,让孩子做一件搭积木盖房子的事,他会特别认真、专注,而且完成得会非常棒;但如果写几道数学难题,肯定是磨磨蹭蹭的状态。

但如果你说,先把这些数学难题解决了,然后你就可以痛痛快快地搭积木盖房子,那或许效率就高了!

所以,回到大人身上,你要在工作上奋发图强,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改变你的状态的关键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真正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渴望、一种意志。

(2).使用好“碎片时间”和“死时间”

每天都有很多“碎片时间”,比如你等公交车的时间,你坐地铁的时间,你走路跑步的时间,你排队的时间等等,这些时间你可以用来背单词、打电话、温习功课,或者看一两篇很有价值的文章。

甚至,你还可以回复你个重要的客户信息,回复个邮件。

重点是,无论自己忙还是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时间碎片做的事先准备好,到你有空闲的时候有计划地拿出来做。这本身也提高了时间管理、高效做事。

(3).有一个概念,知道你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

比如,用1个星期的时间,记录一下,每天要做、必须做的事情,做一个大体上的归类,比如阅读多长时间、背单词要多长时间、回复信息多长时间、来回坐车要多长时间,固定的事,共花费多长时间。

如果是职场人士,你每日必须完成的具体工作要花费多长时间,应急的事情处理好一般多长时间等等,都可以详细记录下来。

举个例子7:00-8:00坐地铁时间,8:10-8:30晨会时间,12:00-1:00午餐及午休时间,2:30-4:00项目回复推进具体情况等等,总之,把你的时间都列清楚,可以15分整或30分钟为一个单位,在一周结束后,分析一下,这周你的时间如何可以更有效率地安排?有没有活动占太大的比例?有没有方法可以增加效率?

(4).要事为先,分清轻重缓急,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这个在上面的分享中已提到。

比如,每天只做三件事,而这三件事里最好有一件重要但是不急的,这样才能确保你没有成为急事的奴隶。

(5).运用80%—20%的原则。

最高效的时间,就是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反之,低效就是80%的时间投入只产生20%的效率。

一天头脑最清楚的时候,应该放在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上。

你要看一下你一天最高效的时间在什么时候?有人在早上,上面已分享过,有人是晚上或下午,根据自身情况。

除时间之外,还要看你的心态,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足够等综合考量,专门用于最困难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学习上。

许多同学喜欢熬夜,但是晚睡会伤身,所以还是尽量早睡早起。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印象很深刻。

讲的是,一位老师做实验,带了两个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第一个实验,他在一个玻璃缸中先把小石头、砂倒进去,最后大石头就放不下了。另一个实验,是在另一个玻璃缸中先放大石头,其它小石头和砂却可以慢慢渗入。

他以此为比喻说:“时间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空位了。”这也是时间管理中的优先级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生活、家庭、职场三者都需要不断的平衡,也需要好好的调配你的时间管理,如何更好的工作,如何每天回家或周末更好的陪伴家人,找到自己的节奏,高效利用时间,你也会成为时间的主人,生活中的烦恼也会迎刃而解。

上一章 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 自留地:读书笔记,心情随记,自配图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不要当沙丁鱼群中的鲶鱼,不要暴露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