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自留地:读书笔记,心情随记,自配图
本书标签: 轻小说 

为何金庸极力推崇没有权力欲的男人?

自留地:读书笔记,心情随记,自配图

为何金庸极力推崇没有权力欲的男人?

John Shepard

John Shepard

每天工作就像前列腺刹车

2,285 人赞同了该回答

金庸出身于传统的大地主、士大夫阶层,从小接受的教育定位也是这个阶层。这个阶层在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天然是要和皇帝共治天下的。所谓天子有法统,士大夫有治统。他们是王权在基层的总代理。

在长期的发展中,这个阶层发展成为了一个相对于王权有着独立利益的群体,关键时刻甚至能踢开王权直接割据地方。他们不希望王权真的管的太宽,而是希望保留大地主阶层“总代理”的地位,这样才能在征粮、纳税、征兵等活动中充分的中饱私囊。因此万历皇帝满世界派太监直接去收海税、盐税,收回来的直接进内库而非国库,再用内库的银子直接犒赏一线军队,派太监监军,紧急时甚至不走内阁而是派太监给一线将领直接下中旨,相当于绕过士大夫自己走出了一条“征税-花钱-办事”的闭环通道,那是直接动了士大夫的命根子,被东林党喷得生活不能自理也是情理之中。

士大夫阶层脑海中最理想的治理模式,在中央是皇帝当牵线木偶,政令出自内阁,皇帝的朱批无非是增加一层合法性的外衣,他们才是背后提着线的那个人。王朝后期也经常能见到这种模式。在地方则是直接当土皇帝,时机成熟则军阀割据。

那么这个阶层最喜欢什么样的皇帝呢?最喜欢演义中的刘备。以皇叔身份三顾茅庐,给足了诸葛亮(士大夫)面子,把诸葛亮请来以后就安心把权力全部交给诸葛亮,自己不再过问,只负责利用自己的宗室身份,刘姓来提供合法性外衣。

这种偏好体现在文化上,就是表现出“皇帝不能亲自行使权力”的偏好,以便他们大柄在握。凡是亲自操持生杀予夺的皇帝,都是需要批判一番的。因此他们构造了一个个夺取权力后迅速被权力腐蚀的形象,以提醒君主们夺取政权以后要记得赶紧大政奉还,把权柄乖乖交给士大夫,否则等着被权力吞噬人性(有趣的是,士大夫却从不会被吞噬)。经过这样文化偏好流传下来的明君,都是有资格有能力夺取权柄,在成功后却没有欲望行使权力的人。“你来打天下,我来坐天下”这种模式才是坠吼的。金庸最推崇的男主,也都是这种人。他们的武力在江湖上足够称王称霸,但在或大或小的功成之后,最终都选择了自我放逐,袁承志带着夏青青和各位豪侠自我流放去荒岛,狄云回到雪谷遇见水笙,杨过小龙女古墓幽居,张无忌给赵敏画眉,令狐冲和任盈盈隐居弹琴,韦小宝带着老娘和七位夫人去大理隐居,都是远离权力中心的自我放逐。

这种阶层最痛恨什么人呢?第一当然是绕过他们这个代理人,直接把触手伸到基层,发动群众的共产党啦;第二是万历这种不按他们划定的规矩办事,而是复活各种“祖制”,绞尽脑汁绕过他们的控制去收税、花钱、办事的皇帝。

金庸这种对没有权力欲望的人的推崇,甚至最后三部小说里不惜直接出现了谀辞潮涌的帮派,出现了被权力和伴随权力而来的奉承迷昏了头的帮派领袖,无非是士大夫阶层千年来一以贯之的文化脉络,不足为奇:凡是企图绕过他们的,最终一定会被他们污名化。

上一章 别人觉得你老实,是因为感觉到你的“框架”不稳 自留地:读书笔记,心情随记,自配图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人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