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自留地:读书笔记,心情随记,自配图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叛逆的人生

自留地:读书笔记,心情随记,自配图

叛逆的人生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认知 一个女孩的尾巴骨,被打断了。这件事掀起了网络上的反智之风。 事发于一个完美之家,儿女双全。儿子16岁,女儿14岁。儿子品学兼优,女儿本来也一样优秀,后来却变得非常叛逆。因为14岁的女儿,爱上了一个初三的男生。 老师约谈双方家长,最终达成开明的共识:不暴力干涉,但绝不允许孩子逾越底线,不可因此影响学习。但孩子置若罔闻,学习成绩从前10名,跌落到倒数第6名。 再跟女儿谈话,女儿却是有备而来,要求父母尊重人权,遵从自由精神。爹妈完全说不过她,只能翻白眼。接下来,女儿放学回家,途中失踪。 女儿入夜不归,父母慌了神,四处寻找。最后在一家酒店,成功地堵住女儿和她的小男友。把女儿带回了家。 母亲想息事宁人,但父亲气不过,怒骂女儿不知廉耻,不爱惜自己。把女儿揪过来,打了一个耳光。女儿狂怒,把书本砸向父亲脸上。 父亲转身出去,再回来时手拿冰球杆。反锁上门,哐哐哐,嗷嗷嗷……14岁的女儿,发出惊天动地的惨号声。 妈妈害怕出事,带着儿子用力撞门。撞不开,找来个锤子砸门,总算把门砸开了。女儿已经趴在地上动不了了,后背、腿上全是伤。一动就疼,站起来也动不了,去医院一看,竟然是尾骨骨折。 整个事件的经过就是如此。 此事,被母亲发布在网上。顿时一片哗然。网友的普遍观点,都是支持父亲。一迭声地喊打。 有跟帖说:如果不打醒女儿,终身难以泯灭的痛苦,会像烙印刻在她的身上。 还有跟帖说:老祖宗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些小兔崽子言传身教没有用,就是欠揍。妥妥地揍一顿,让她记住,比什么都强!14岁就敢夜不归宿,跟老爸动手,该打! 许多人现身说法,列举的事例分两种: 一是身边的人,因为中学时陷入早恋,放弃读书,最终人生一片灰暗。 二是以自己为例,本来陷入早恋,踏上灰暗人生,幸亏爹妈果断,往死里打一顿,终于幡然醒悟,从此走上阳关大道。 诸如此类…… 读了这些会感觉这世界,暴戾弥漫,杀气腾腾。 当事情的解决,需要的是用脑子而不是简单的道德判断,有些人就暴露出智商不够的短板。 从认知角度来说,家长是分为五个层级的: 第一层级是物质型父母:舍得为孩子花钱,以为食物充足孩子就会自然长大。 第二层级是道德型父母:舍得花时间,对孩子贴身保护,生怕孩子学坏。 第三层级是思考型父母:开始考虑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级是成长型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为了孩子愿意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级是智慧型父母: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打断女儿尾骨的父母,应该处在第几层? 14岁,是孩子至关紧要的人生险关。 社会化人格开始形成。父母的威权,在孩子心里迅速降低,他们根本不在意父母或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更注重于同伴群体的认同。进入叛逆期,实际是陷入心智困境。叛逆行为,是在向父母发出求救信号。 父母能否听懂,取决于他们的认知层级,也影响着孩子日后的成长。 有个日本孩子,以沮丧的心情,在网上公布了父母是如何摆平他的叛逆期的: 我老妈的教育,可以说天下无双。想当初我十几岁进入叛逆期,第一次对老妈破口大骂:死老太婆!没想到老妈心花怒放,奔走去向老爸报喜:咱家儿子终于到叛逆期了,赶紧开宴会庆祝。当天家里煮了象征吉祥的红豆饭,还在家门口的邮筒上贴上告示:我家也有叛逆期的儿子了……年轻幼稚的我,根本斗不过老爸老妈,叛逆期只好灰溜溜地结束了。 这算是第三层级的父母,知道孩子的脏话詈骂,并非挑衅自己。所以能够淡定从容,化解危机。 还有一位日本母亲,名叫香织。她正读高中的女儿,叛逆了,无端视生母为仇人,根本不和母亲说话。有一次,母亲的膝盖被剪刀扎到,疼得哇哇惨叫,女儿却在一边拍手叫好,哈哈大笑。 这死丫头,竟然盼着操劳的母亲快去死!不是孩子天性冷血,盼望母亲去死,而是孩子面临着成长危机,一定要冷静,找到化解孩子心理危患的办法。 这位母亲自己包扎好膝盖,认真考虑如何帮助女儿。她找到个奇怪的办法——把女儿每天上学要带的盒饭,拼成奇趣的花样,有文字,有图案,以此与女儿沟通。 开始,女儿毫无反应,但慢慢地,女儿开始习惯这种沟通方式,对母亲的信息有了回应。到了母亲四十岁生日那天,女儿用打工积攒的钱,送给母亲一只平底锅。 高中毕业典礼后,长期冷漠的女儿终于说话了:妈妈每天认认真真地给我做卡通盒饭,我心里其实充满了感激。感谢妈妈为我做过的所有事情,我也想成为像她那样的人。 这是属于第四层级的母亲,有耐心,愿意陪孩子一起成长。 一位父亲曾在网上分享他是如何帮助女儿走出成长困境的。和尾骨事件差不多的情形,女儿的学习成绩原本极好,但忽然间叛逆早恋,成绩一落千丈。

上一章 当你期待被保护 自留地:读书笔记,心情随记,自配图最新章节 下一章 对问题的认知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