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问题的认知边界,就是你的格局 我的朋友老高,一心想谋个主管职位。曾鼓足勇气,向老板推荐自己。 但老板说:你能力没问题,差的只是格局! “格局”,这个词我们都耳熟能详,可到底什么是格局? 格,是你思维认知的边界。 局,是你认知范畴之内的策略。 格局,就是你的认知,必须远高于你所面对的问题。 如果你的认知范畴太过狭隘,即使苦心孤诣,也不过是在狭小的圈子里打转。你以为智珠在握,实则那点歪心思,全被人家看在眼里。 知乎名人王福瑞先生,曾在网上分享《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与和珅斗智的故事。 故事开始,纪晓岚失手把小格格的风筝给放飞了。 格格哭闹不依:还我风筝,还我风筝。 皇帝无奈,只好传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放飞风筝的纪晓岚,三日内找回风筝,钦此。 纪晓岚蒙了:……北京城那么大,去哪里找一只风筝? 万万没想到,这只风筝,飞到了和珅手下小兄弟吴铭的家里。 吴铭捡到风筝,急忙给和珅送来:和大人,咱们把风筝藏起来,让纪晓岚找不到,让皇帝治他的罪。 和珅大怒:吴铭大胆,竟然想让皇帝治纪晓岚的罪? 吴铭:……那依和大人之意? 和珅:仅让皇帝治纪晓岚的罪,是不够的。必须再挖个更深的坑,让陛下治纪晓岚的死罪! 吴铭:……和大人,还是你狠。 和珅就把风筝画了张图,拿着去找纪晓岚:老纪呀,这么大的北京城,上哪儿去找一只风筝?幸好我这里有风筝的设计图,你照样糊一只就是,反正皇帝也认不出来。 纪晓岚:这个主意好。谢谢和大人。 纪晓岚果然上套,照设计图糊了只风筝,给皇帝送去了。陛下龙颜大悦:纪爱卿,你办事牢靠贴谱,朕心甚慰。 和珅一使眼色,吴铭在一边跳出:启奏陛下,纪晓岚他犯了欺君之罪,自己糊了只假风筝欺瞒陛下,臣实在看不下去了。 皇帝:……吴铭,你咋知道这只风筝是纪晓岚自己糊的呢? 吴铭:因为真的风筝,在臣的手里,不信陛下您看。 皇帝看到吴铭手中的真风筝,顿时大怒:纪晓岚,你欺君罔上,其心可诛,还有何话可说? 这时候就见纪晓岚不慌不忙说出一番话来。 纪晓岚说:陛下,你看看臣的风筝上面,有四个小字哦。皇帝瞪着老花眼,凑近一看,纪晓岚糊的风筝上面,真的有四个小字:“抛砖引玉。” 这四个字是啥意思? 纪晓岚解释说:陛下,臣知道,风筝是被人捡去藏起来了,不让皇帝找到,存心给陛下添堵。所以臣就糊了只假风筝,目的就是引诱藏匿风筝的人自己跳出来。陛下你瞧,吴铭他这不是跳出来了吗? 皇帝一听,勃然大怒:吴铭,你个挨刀的。明明捡到了格格的风筝,却故意藏起来,你想干什么? 来人呀,把这个藏匿格格风筝的吴铭拖下去打板子。 当和珅拿着风筝设计图登门时,纪晓岚立即意识到:和大人给他挖坑来了。 纪晓岚猜测,失踪的风筝,八成就在和珅手中。所以故意诱他糊制假风筝,等到了皇帝面前,再把真风筝拿出来,自己的欺君之罪,也就坐实了。 和珅的伎俩,是一个局。 纪晓岚要做的,是跳出和珅的死局。所以他把自己糊制的风筝,做了个标记。 如果风筝送到皇帝面前,和珅没有发难,纪晓岚也乐得不吭声。这件事就算解决了。反之,当和珅唆使手下,出面陷害纪晓岚时,纪晓岚就反客为主,指给皇帝看自己糊制的风筝上面的标记,解释说自己这招是诱敌深入,让对方主动拿出真风筝。然后再引导皇帝,明识对方故意藏匿风筝,犯了欺君之罪的事实。 好多影片都有类似的桥段,恶人设局,好人破局——破局的前提是,好人的认知格局,须得大过恶人。 格局太小的好人,会死得极惨的。 格局太小的人,不只是在坏人面前束手无策,就算面对自己的家人,也会束手无策。 知乎上有位网名叫“今年五岁”的父亲,讲述他被亲儿子下套的悲哀。他的儿子8岁,过年收了好多压岁钱。因此财大气粗,对亲爹颐指气使:去,给我打洗脚水。 亲爹:自己的事儿,要自己做哦。 熊儿子:给你100块。 亲爹:……看在钱的分上,爹去给你打水。 熊儿子洗了脚:给我擦干净,200块。 亲爹擦过脚,熊儿子又吩咐:把袜子拿过来,50块。 ……就这样,亲爹跑前忙后,从儿子那赚到四五千块钱。 快开学了,孩子妈妈过来:宝宝,把你压岁钱给妈妈,妈妈给你存到银行。 熊儿子:都在我爸爸那里呢。 亲爹:熊孩子,你居然还有坑爹的后手…… 这位父亲,之所以落入儿子的圈套,就是因为他的格局太小。他以为,儿子的压岁钱,是以儿子的主权为边界。实际上,这笔钱的边界,在妈妈的营收账目上。所以此前的劳作与交易,统统被宣告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