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小儿消化感染科实习,这是我实习的最后一个科室,这里实习的特点就是小孩子特别多,现在的小孩子不像以前的那样,家里人都特别宝贵,而且小孩子的血管也很细,像打针抽血这样的技术活基本轮不到我们实习生,我们能做的就是一些基本都是些基本的口腔护理之类的,于是我就有了很多时间来观察这些小孩子。
在这个科室实习很无聊,。感觉自己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所幸我很喜欢小朋友,时间过起来也就没那么漫长了,特别是三四个月那么大的小孩子,看起来小手小脚,身体软软的,抱在怀里也轻轻的,和我一起实习的小伙伴都说还是比较喜欢大一点的孩子,因为他们就不会动不动就哭。可是我就喜欢小孩子哭起来的样子,说起来还真有点变态了,看着他们皱巴巴的小脸就觉得十分可爱,小孩子都很怕打针,有些小孩子的血管因为还小根本看不见,所以像老师们这些老司机要打几次才能成功,久而久之那些小朋友看见我们穿白衣服的小护士就开始哭,有的孩子一看见我们就皱着小脸,也不说话瘪着嘴巴掉眼泪,有的直接扑到妈妈怀里大声哭出来,看起来委屈的很,真真是可爱的紧,还有些小朋友打针也只是皱着眉头不说话也不哭,乖的不像小朋友,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都是小孩子为什么有的爱哭些,有的就不哭?难得是天性?
后来我遇到了一个我的初中的女老师,。她的宝宝生病了,她带着宝宝来住院,刚好在我们科室,刚刚见到她的时候,我几乎没有认出来,后来是有一天有一份资料需要他签名,然后我去的时候看见他的名字,恍然想起原来是,初中管学生会的老师。虽然没有教过我,但。是这位老师,在我初中记忆里可谓是相当彪悍,记得我初中的时候她还只是一头利落的短发,那个时候其他老师们都不爱管学生会的事情,因为总是会有些冲突又得罪人。当时他处理起事情来可谓是手起刀落,快刀斩乱麻,我十分喜欢这个老师,包括他的性格。大概是因为生了宝宝留起了长发,全身围绕着一种母性光环,所以刚刚开始见到她的时候确实没有认出来。记得有一天她带着宝宝来护士站打针(因为孩子很小,不好打,所以一般打针都在护士站)她的小宝宝,拉肚子脱水很严重,所以血管收缩的很厉害,基本看不到血管,打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我记得后来是打了六针才有打上的。虽然孩子还小,还听不懂什么,但是她一直在对着宝宝说:“宝宝乖~一下下就好了”丝毫没有埋怨打针老师们,后来我去加针水她家那个小宝宝躺在床上,我看着他,他还对我笑。我就说了一句“呀!他好乖呀,都不怕我们”,那个老师就说:“是呀,我家老大和老二都不怕医生的”。我还没说什么,大概是职业病她就健谈的又说:“我觉得那些家长教自己的小孩子说什么你再不听话,医生就来打针了,很容易让孩子怕医生,这样是不对的,我家从小就不会这样对孩子讲,这样是教坏小孩子,所以他们也就不怕医生了”我突然领悟了过来,原来孩子哭不哭可能关键在家长怎么引导孩子。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我便观察了很多孩子打针时候父母说的话,基本那些不哭的孩子,父母都会正确引导孩子,不过分纵容孩子,而那些哭得很厉害的孩子家长都只会在旁边好,让他们不要哭了,然后哄孩子说,医生走了,让医生走这样的话,甚至有些家长还会说打医生啊之类的话。后来我把这个发现跟老师分享了一下,老师还对我说,其实有的时候你对孩子说不疼不疼了,他可能就觉得没那么疼了,但是如果你一在哄孩子,她就觉得自己是对的,于是就会哭得更厉害。
我还遇见过很多家长。有的只有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打针,看见医护人员打针一次两次还不成功,急的直掉眼泪,有的一下子没了耐心,心疼孩子便骂护士,我理解孩子生病的时候大家心急是很正常的,但是能不能多一点耐心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实习过的我很明白,如果自己第一针打不好,第二针压力会更大,谁明明第一针能打好又想继续打第二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