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中国则后来讳之,朝鲜或实录失载,但其君臣有此讨论,则敕书可决其无有。使臣知为国讳,必有摄政王死后,朝局将翻之日。摄政王之死在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戊子,其时世祖之举哀行礼固未尝不用帝崩之仪注也。是月二十五日甲辰,尊故摄政王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八年正月十九日丁卯,成宗义皇帝袝太庙。二月十五日癸巳,苏克萨哈、詹岱、穆济伦首告故摄政王多尔衮逆节。二十一日己亥,暴多尔衮罪于中外,削其尊号及母妻追封,撤庙享。故朝事之反覆,始于八年二月十五,即云摄政死而朝局必翻,使臣有先见,亦当讳于七年十二月初九以后。若在两年以前,国有大庆,太后大婚,使臣方负宣扬之责。若以为可讳,即清廷何必用公文称皇父?夫以国无明文之暧昧,吾辈今日固无从曲为辩证。但中img3之言本所不道,辨者为多事,传者亦太不阙疑。此为别一事,不入鄙作考实之内。惟因摄政王既未婚于太后,设有暧昧,必不称皇父以自暴其恶。故知公然称皇父,既未下嫁,即亦并无暧昧也。复请再鉴,并示当否。
弟森拜上
廿八
世祖出家事考实
清世祖好佛,延高僧入禁中,尊礼甚至。时有木陈、玉林二禅师,皆世祖所敬事。而玉林尤为本师,为取法名曰行痴。“行”字在龙池祖法派中,为“通”字之下一辈,玉公名通琇,其弟子皆“行”字排也。木陈较有世间法习气,世宗时深斥之,而独尊玉林。责木陈所著《北游集》乖谬,饬部行文各省查毁。然木陈归天童,诸御书已摹刻上石,作奎焕楼贮之。天童寺在明州万山中,当时无追迹者,故石刻至今尚存。二十年庚午,余游浙东西诸山,读奎焕楼壁嵌世祖与木陈敕及手札,并书唐诗轴。世祖书法苍劲,非康、雍、乾累朝可比。钤章有“尘隐道人”,有“懒翁”,有“痴道人”等各文字,札称“木陈师兄”。有一轴书《梵网经》及《莲池解》,说明僧人不拜人君之旨。余《明州杂诗》中有一首云:“禅榻安眠奎焕楼,乐师龛后敕书留。道人尘隐翁贪懒,万乘萧然第一流。”记此事也。
《玉林国师年谱》:顺治十六年己亥,谱有云:“世祖请师起名。师辞让。固谓师曰:‘要用丑些的字眼。’师书十馀进览。世祖自择‘痴’字,上则用龙池祖法派中‘行’字。后凡请师说戒等御札,悉称弟子某某,即玺章亦有‘痴道人’之称。然师珍重世祖之深信,未尝形之口吻楮墨。凡师弟子,俱以法兄师兄为称。至四月八日,佛诞道场圆满,师即辞归葬亲。上谕允所请。四月十三日,钦差内十三道张嘉谟近侍李国柱赍敕至万善殿,赐黄衣银印,师号大觉禅师,并赐帑金营葬,仍遣司吏院官张公嘉谟送归。师自前三月十五日面圣,留供西苑万善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