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阳瞪大了眼睛。
这一间卧房被改成了藏书房。里面大大小小的书架上全是书籍,从竹简到纸质书,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帙,只在角落里有一张小床。
看到那张小床,李瑾阳有点不确定了,“这,这是先生的书房,还是卧房?”
“书房。”苏沅一边从书架上找书,一边道,“有时候读书晚了,便从这儿就寝了。”“先生如此喜爱读书,学生望尘莫及。”李瑾阳由衷赞叹道。
“兴趣罢了。”苏沅随口答道,然后把找到的书递给李瑾阳。
李瑾阳接过一看,《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集传集注》《春秋微旨》,竟全是关于《春秋》的书籍。“《汉书》、《史记》也很重要,先贤常常借鉴历史经验以处理时事。等学完《春秋》,这些也是要学的。”
李瑾阳一下子像打开了新大门。眼前之人,果然是有真本事的。
“好,我跟着先生好好学!”李瑾阳高兴地答道,但突然想起什么,小心翼翼地道,“学生不能长期待在郢地,如果学生离开,可以书信请教先生吗?”
唐朝的私学,求师受教不限于当面传授,也可以采取书信往来的函授形式。学生有疑惑,可以书面提问问题请教,老师可以书面答疑,为学生解惑。
“可。”苏沅颔首,“你家不在荆州?”李瑾阳犹豫了一下,道:“不在,在长安。”“哦,原来是这样。”
“先生何时教我?”
苏沅想了想,道:“你先自学《春秋左氏传》第一篇,酉时二刻我们在这里教授。”
“好,辛苦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