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许清宁,出身书香门第,本应在书香环绕中长大,命运却在我八岁那年被改写。父亲赌博成瘾,竟将我当作赌资输掉,从此,我被卖进翠红楼,开始了漫长的十年风尘生涯。
刚到翠红楼,因着几分姿色,鸨母柳妈妈对我还算宽待。年纪尚小的我,每日跟着姐妹们学习基本功,虽身处这烟花之地,可心底却有个强烈的念头——我要做卖艺不卖身的清官人。于是,我拼命学习琴棋书画,只为能有朝一日摆脱这令人屈辱的命运。
杨先生是柳妈妈请来的教书先生,起初他嫌弃翠红楼的名声,不愿沾染。但或许是看我们这些孩子实在可怜,终究还是应下了这份差事,只是再三叮嘱,不许对外透露他的名号。在柳先生悉心教导下,我学有所成。直至他说已倾囊相授,要为我们引荐新先生。
就在我十五岁那年,我遇见了端己。他正值壮年,彼时虽只是流落江南的游子,却已声名远扬,他的《秦妇吟》把遭战火的长安惨状刻画得入木三分,“库内烧成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我读过便难以忘怀。
柳先生带着端己来到翠红楼,指着我说道:“端己啊,这个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个女娃,天资聪颖啊,你可得上点心。”接着,他让我拿出诗作向端己请教。我略带羞涩地呈上前些日子踏青郊游所作的小令:“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端己看罢,哈哈大笑,我却羞红了脸。
侍女拿来纸笔,我当即挥毫写下:“燕语莺啼啭庭宴,情愁无意整花钿。深闺倚枕难成梦,却喜今朝仰贵贤 。”端己看后,笑着说我太过抬举他。而后,我们谈论起他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我直言对这首词的喜爱,希望以后能常向他求教,他欣然应允。
自那之后,我们你来我往,在诗词的交流中,感情悄然升温。柳先生看在眼里,便热心地为我们做媒,劝端己将我纳了,说这样既让他有个伴,也能给我一个好归宿。端己送了三千两银子给翠红楼,老鸨择了吉日,将我送到韦府。从此,我与端己终日相伴,诗歌唱和,哪怕日子清苦,我也甘之如饴,从未想过要什么荣华富贵,只盼与他长相厮守。
可世事无常,端己原来所在之地战火连天,无法回去。为了寻得安稳,我们来到西黍。在这里,端己凭借才华,建议王建自立为帝,王建称帝后,拜端己为相。我们的生活看似越来越好,可我没想到,这竟是噩梦的开端。
西黍国君偶然见到我,竟起了觊觎之心。以教导公主为由,强召我入宫。端己虽满心不愿,却不敢违抗君命。入宫后,我日夜思念端己,他托人送来的书信,字字饱含深情与无奈,让我肝肠寸断。在这深宫中,我度日如年,相思成疾。看着镜中日益憔悴的自己,想着与端己再无可能,我彻底绝望。
那日,端己病逝的恶耗传来,我终于还是拿起那杯鸩酒,一饮而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仿佛又看到了初遇端己的那个春日,杏花如雪般飘落,他站在树下,笑意盈盈地看着我。只可惜,命运弄人,我与他不过短短三载甜蜜时光,却要用一生的痛苦来偿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