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正值壮年,不仅有一统北境的雄心更有与其一战的能力,时机如此好,不战何为!
得了陛下的准信,几人一通气,纷纷改了先前为难奕承促成会盟的想法,反倒兴致勃勃的去想如何将此事扩大,最好闹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声势越大,他们攻打阿诗勒部也才越显正义。
李明越则退居一旁,她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具体要如何谋划自然是这些老狐狸的事,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该她过问,她一向不多参与。
陛下虽是慈父,可一旦涉及皇权兵权,即便陛下再信她的为人也难免忌惮,李明越一向将分寸拿捏的极好,她有所为却不会领其功,这也是为何陛下会纵着她行事,对她的主意大多赞同,因为陛下知道,此事若成她不会分得一分利,若败,无非是处置一个皇子,推她岀去顶上便可,毕竟她的存在,本就是一个危险。
李明越淡淡扫过堂上之人,李世民笑容如旧,宽容大气,可他眼中暗含的锋芒,不自觉端起的傲气,都足以说明他并非面上看的那般温和。
或许陛下是真心疼爱长歌的,只是长歌动了不该动的,即便他再疼爱,也可以一边命自己去寻长歌,一边不动声色默许杜大人所为。
她可不信一向板正肃穆的杜大人会在没有授意的情况下,让自己唯一的后继者对陛下疼爱的孩子痛下杀手。
他们这位陛下看似宽厚仁善,其实骨子里凉薄的很,也正是因为李明越看得清,所以她才知,即便此时陛下心疼她不会多做为难,但只要她久居长安,迟早会成为一根扎在李世民心尖的刺。
她的退路,不在长安……
李明越安静的呆站着,李世民看似不经意的扫过她,实则却在观察她的举动,见她对大唐军备却无好奇,这才敛了目光。
不得不说,这次李明越办的事的确够好,可也因为她太好,反倒越发衬出李承乾的差来。
李世民何尝不知李明越是一个不错的苗子,可李明越不是男子,风险太大,是他自私也好,他担不起这样的风险。
勤政殿外宫人站了许久,直到日头渐渐落下,里面喧闹的声音才渐渐止住。
“这流言都传入大内了,奕承的动作如此快,想必四方馆内已经是乱糟糟闹成一片。”这言语间多有揶揄,听着有些幸灾乐祸,如今他们不急合盟之事,自然无所畏惧,奕承的谣言极易破,杜大人甚至想拖延个几日再澄清,叫那些人也急上一急。
终究是房玄龄摆了摆手,说了句,“不可太过。”
“只是这澄清之事,大殿下可有想法?”魏征突然问到沉默许久的李明越,众人下意识抬头去看。
“此事简单,若造谣必定备下些莫须有的证据。”李明越说:“我们可以找一个与各部日日相处之人,奕承急于救子,不怕她不露马脚。”
李世民似有所悟,抬眸看她,“你觉得选谁?”
“永宁郡主不就是最好的选择吗?”李明越说,“如今我身系官司,之后有种种不便,加上稳定各部之事大唐也不宜出面,免得落个偏私之嫌,长歌心思沉稳又是漠北郡主,从能力和身份上,她都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