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决战,成王败寇
在大海人皇子夺天下的战争中,有两个人居功至伟。一个是前面我们介绍的大伴吹负,其二便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村国男依。相比之下,村国男依直取近江都城,斩首大友皇子,功劳应该在吹负之上,但是在日本历史上对二人的评价却恰好相反。大伴吹负的评价反而比村国男依要高,究其原因,无外乎男依占据地利,相比于大伴吹负一城一池的搏杀,村国男依进军之顺利,反而让人觉得占了便宜。
之前我们介绍过,近江是围绕琵琶湖的一片盆地,而不破关位于近江东边铃鹿山脉,居高临下直面近江,进入近江盆地,朝廷几乎无险可守,骑兵的一个冲锋就能将其夷为平地。而村国男依正是率领几万人马从不破关出发,一路势如破竹。
七月初二,大海人调兵遣将。
七月初五,村国男依与近江军在息长横河交战,大破之,斩其主将境部药,此一胜也。
七月初九,在鸟笼山讨伐近江军将领秦友足,斩之,此二胜也。
七月十三,在安河滨与近江军大战,大破之,俘虏敌将社户臣大口、土师连千屿,此三胜也。三战三胜,一路凯歌,四日后的七月十七,村国男依到达近江外围濑田。
濑田有一条河叫濑田川,是周围山上的几条河流汇聚一处形成的河川,在濑田流入琵琶湖。跨过濑田川向前不远就是近江朝廷的都城大津京。
濑田川上有座桥,名叫濑田桥。近江朝廷为了阻止大海人的军队前进,早早地切断了桥梁中部几丈宽的桥面,只用一块长板搭在上面供人通行。
面临亡国之危的大友皇子和他的朝臣们此时别无他法,只能集结目前手中的所有兵力,全部屯驻在桥的西侧严阵以待。那真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旌旗招展,人山人海。从桥这边远远望去,乌泱泱的人海,看不到尽头。
除此之外,大友皇子还派遣大将智尊带领精锐部队固守桥头,抵挡村国男依的兵锋。
村国男依的几万大军这些天所向披靡,未逢敌手,此刻在濑田桥上吃了个鳖。
想入大津,必过濑田川,要过濑田川,必过濑田桥。这时能通过濑田桥的只有几丈长的大板。
近江朝廷之前的准备在此刻起到作用,将男依的几万大军挡在了河川以东。有人试图踏板过川,守在西侧桥头的近江军就一阵箭雨伺候,再不济就把桥板一顿摇摆,过桥的男依军士纷纷跌倒,如下饺子般落入湍急的川流中。大军一时滞涩,难以前行。
眼看攻陷敌军都城的天大功劳唾手可得,却被一座桥挡在这里,多日来连战连捷的男依军如何受得了这般鸟气?军中有个不怕死的大分君稚臣暴怒而起,扔掉手中的长矛,披上重甲,掂起一柄短刀就冲上桥板。
事发突然,守桥的军士一时慌乱,应对不及,竟然被稚臣踏过桥板冲到面前。此时的大分君稚臣浑身中箭,犹如一直长毛的刺猬一般,带着一身血腥,圆睁怒目,挥刀便砍断了桥板上的绳索。桥东的男依军紧随稚臣之后,踏桥板冲到桥西,与守桥的近江军战在一处,瞬间建立了桥头堡。
猝不及防的近江军士被这个杀神惊得魂飞天外,又见敌军纷纷冲过桥来,几番抵挡不住,丢下武器,四散奔逃。
一只失去军心士气的部队,一旦出现溃逃,瞬间就会像溃堤的河水般汹涌如潮,焦急如焚的智尊在军阵后连砍数人,仍然不能扭转局面……
智尊战死了,就在濑田桥头,近江朝廷也失去了军事上唯一的支柱。
大友逃跑了,逃到隐山之中,跟随左右的只有物部麻吕和两个随从。
天智天皇一定不会想到,他费尽心机推上皇位的儿子,两个月的时间就把自己玩完了,他苦心孤诣帮儿子建立的朝廷班底瞬间土崩瓦解。
大友皇子此刻走投无路,三尺白绫结束了父亲帮他做的天皇梦,让人不胜唏嘘!
七月二十六,大海人皇子的各路将军们会师,前往不破宫觐见,随身携带的还有一份至关重要的礼物——大友皇子的头颅!
八月初五,大海人派高市皇子宣告了近江朝廷一众大臣的各种罪状,包括右大臣中臣连金在内的八人被处以极刑;包括左大臣苏我赤兄、大纳言巨势比等及其子孙在内的一大波前朝贵胄被流放!近江朝廷就这样烟消云散!
历时三个多月的壬申之乱到此落下帷幕,大海人皇子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也开始了属于他的时代!而他在这个时代有个更响亮的名号——天武天皇!
我是风尘万里,一个爱看点历史的新人阿婆主,咱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