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洛补充时,怀里的笔记本电脑突然弹出一组对比图
简洛这是实验猫‘小橘’的皮质醇水平变化。接触前,它的皮质醇浓度是12μg/dL(正常范围),但当实验员反复触摸其私处时,数值在15分钟内飙升至48μg/dL——这是典型的急性应激反应。更长期的数据显示,连续三周每周两次接触后,它的皮质醇基线值稳定在25μg/dL,这意味着它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她抬头看向委员们
简洛这不是‘矫情’,是生理指标在说话。
万能龙套那执法呢?
另一位委员敲了敲桌子
万能龙套基层民警本来就忙,这类案件怎么界定?要是有人故意诬告,比如拍段视频说‘我摸了猫的肚子,它躲了’,警察得花多少时间核实?
路闻早料到这个问题,他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表格
路闻我们和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做了对接。草案中明确了‘分级处置’原则:初犯且未造成明显应激反应的,以批评教育为主;多次实施或造成动物患病的,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法范畴;若导致动物重伤或死亡,则追究刑事责任。
他翻开表格
路闻执法指引里还附了‘常见敏感部位对照表’和‘应激反应识别指南’,民警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查看教学视频——这不是拍脑袋立法,是给执法者配了‘工具箱’。
讨论逐渐白热化。有委员担心“限制宠物互动会影响人宠情感”,立刻被陈晨用数据反驳
陈晨调查显示,73%的宠物主人表示‘从未听说过敏感部位’,68%的人愿意学习正确的互动方式。真正反对的,往往是那些用‘爱’自我感动的施害者。
万能龙套我提个建议。
一直沉默的市妇联主席开口
万能龙套可以在草案里增加‘家庭教育指导’条款。很多施害者是缺乏动物知识的老年人或儿童,社区可以开设公益讲座,教大家如何正确表达对宠物的爱。
简洛这个提议好!
简洛立刻附和
简洛我们在社区调研时发现,很多老人觉得‘摸猫肚子是亲昵’,其实是猫最害怕的部位之一。如果能把这些知识纳入社区服务,能从源头减少伤害。
时针指向下午三点,会议室的挂钟滴答作响。路闻环视全场,目光最后落在周正身上
路闻各位委员,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要不要管’,而是‘管不管得住’。《乌邦国动物保护法》刚诞生时,很多人觉得‘管得太严’;但现在,全市流浪动物收容所数量下降了38%,宠物伤人纠纷减少了29%——这说明,法律不是束缚,是引导。
他顿了顿,声音放轻却更有力量
路闻更重要的是,当一只猫因为被摸私处而尿闭,当一只狗因为恐惧而咬人,受伤的从来不只是动物。它们的痛苦会转化为人类的愧疚、社会的矛盾,最终反噬到我们自己身上。立法的意义,是用规则的刚性,守住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周正放下钢笔,推了推眼镜
万能龙套(周正)我之前担心‘模糊条款’,但现在看来,草案已经做了充分的细化。我支持。